开封黄河大堤下散落的农村新住宅.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封黄河大堤下散落的农村新住宅.doc

PAGE  PAGE 6 开封黄河大堤下散落的农村新住宅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北郊黄河大堤下的村庄为例,描述住宅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背景、风俗人情的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新农村在大力发展建设,随着城市居住的不断改善,新型材料的应用,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盖新房盖楼房成了家家户户的大事件。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住宅虽然简单但便利、舒适、实用而且与整体环境相映成趣。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地域环境;风俗人情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09-2   1 开封北郊黄河大堤地理位置简介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黄河在开封段是非常危险的,自古就有老话:黄河是铜头铁臂豆腐腰。但在开封老人传下来的话说:“开封河段可是豆腐腰的豆腐腰。”原因就在于黄河到了中下游因泥沙不断淤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甚至高出开封地面十几米,形成了地上悬河。河床越高修筑的堤坝就越高,整个堤坝就悬在城内的居民头上,到汛期时尤为惊现壮观。史载黄河从金代改道开封附近后至清末,黄河开封段决口120多次,开封城曾经七次被洪水所淹。1952年毛主席曾经亲自来到开封北郊柳园口乡视察黄河,并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在42坝中心处至今竖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书: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几个大字。至今60多年过去了,黄河治理成重中之重,开封城终于安然无恙。   从开封城向北10公里左右至黄河柳园口水利风景区可欣赏黄河大堤开封段的美景。这里曾是林则徐治理黄河的地方,登上黄河大堤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之水已高出堤内地面3米到5米,河面开阔,大堤高耸,气势磅礴。沿铁犀向北,可以登上观河亭,欣赏悬河奇观,领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弘气势。纪念碑旁的飞雁亭和六角亭造型别致,两边花繁叶茂,垂柳依依,置身听涛长廊可听到黄河波涛汹涌之声。可以欣赏黄河大堤的瑰崎壮丽,还可参观黄河颂景区内的展览馆,到密林景区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到附近的农家乐,品尝鲜嫩的黄河野生鱼以及美味的农家??。   在大堤下散落着许多村庄,他们世代生活于此,与黄河为邻,靠黄河为生。由于黄河泥沙淤积,所以这里的土地基本都是沙土地,能耕种的土地极少,在过去这里是非常穷困的。但是随着交通的便捷及旅游业的兴起,居民借黄河风景区及黄河周边优美的环境,开展起与旅游相关的各种小生意,日子也慢慢好起来。有的买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供游客泛游黄河之上,可乘坐游船游览黄河的壮丽景色,到沿河两岸参观“镇河铁犀”,黄河母亲雕塑、陈桥驿风景区等名胜古迹;有的开起各种餐馆,卖起黄河鱼虾,各种野味;还有的经营小吃,各种旅游商品。逐渐村子里的生活红火起来,人们的居住也逐渐改善,盖新房盖楼房成了村里各家的大事件。   2 开封风俗简介   开封,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八朝古都 ,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与商丘相连,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北依黄河,与新乡隔河相望。开封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的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开封历史悠久,流传下很多的风俗,如:庙会、灯会、鸟市、菊花、夜市、风筝、斗鸡、盘鼓等。而黄河大堤下的老百姓,虽然物质生活不那么富裕,但精神风貌却丰富的很。比如,家家几乎都会打盘鼓,每到过节或是谁家有喜事,都会有民众自发组成盘鼓队。盘鼓节奏性强,套路多变,气势恢宏,热闹非凡。   3 黄河大堤下的民居   走进黄河大堤下的村庄,老平房已经寥寥无几,映入眼帘的是很多沿路而建的新楼房。这些楼房或垂直于大路或平行于大路,因此看到的不是一排排住宅,而是纵横交错的房屋。而且,多为二层小楼,每家都有很大的院子,屋顶都有大平台。农民离不开土地,世代耕种,虽然土地很少,但是人们为了生活,在仅有的一点土地上耕种,甚至在黄河水退去的沿岸种植,但是每到夏季黄河涨水时,这些土地就会被淹没很多,使得耕种一无所获。但是,由于可耕种土地的稀少,村民依然每年还去种植,期待涨水不大时部分土地会有所收获。而且,由于村庄离黄河较远,在黄河岸边的土地耕种距离很远,因此,家家都有大院子,放着很多的劳作用品,还有运输农作物的车辆。大大的屋顶平台是每家必备,因为这里常年雨水很少,阳光充足。因此,平台上晾晒农作物及家居物品很是方便。在这里,你几乎见不到坡屋顶。可见,建筑是依据当地的环境逐渐演变的,建筑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最重要的是满足居住者的使用。很多人家都还有地窖,以备冬季十分寒冷,存放红薯等作物不至于冻坏。   现在,很多新农村建的房子,几乎一个模式,各家都一样。一排排整齐的规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