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辉CCNA_学习笔记.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闫辉CCNA学习笔记01 AP分为Fat Access Point和Fit Access Point。 Fat AP一般为家用无线AP(单独部署,单独维护),Fit AP为企业级无线AP(Client/Server[AP/AC]架构)。 AP上所能连接的客户端数量有限,且其提供的带宽较小。 闫辉CCNA学习笔记02 网络的定义:一组使用介质(线缆)互连的中间系统(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终端系统(PC和服务器)。 工作组Network Group LAN为微软提出,没有中间系统的概念。 Physical Topology Categories: Bandwidth: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数据量。 Delay:帧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花费的时间。 单工线缆:光缆;双工线缆:同轴电缆、双绞线。 所有的网络设备都会将收到的所有信号进行放大。 集线器工作在以太网下,其提供的为共享带宽,使用半双工模式,其端口的最大带宽为10Mbit/s。 集线器为物理层设备,无法识别任何控制信息,转发机制为放大信号+泛洪处理。所???连接集线器的设备同处一个冲突域。 冲突域:冲突产生的时候能够接收到冲突碎片的设备的集合,就是冲突域(主要存在于半双工模式下)。 以太网采用CSMA/CD来防止产生冲突。 令牌环:使用令牌来避免冲突,带宽也只有10M,容错率较低(仅使用一个方向传送信息,当环状网络中一个节点down后,将无法传送数据)。 总线型和令牌环为局域网拓扑;星形拓扑既是局域网拓扑,也是广域网拓扑。 总线型拓扑为集线器式以太网,星形拓扑为交换机式以太网。 PC发送信息时,必须包含两个信息: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以及信息所使用的应用程序。 以太网交换机的所有接口都支持全双工。 MAC地址表示方式:XX-XX-XX-XX-XX-XX(微软)和XXXX.XXXX.XXXX(cisco)。 MAC地址的前24bit为OUI,能确定一个生产厂商,后24bit为厂商自行分配。 MAC地址使用CAM表,MAC地址的学习分为static和dynamic两种。 交换机能学习源MAC,不能学习目的MAC。 Cisco设备的MAC地址表默认aging time为300秒。 交换机收到帧,先根据FCS进行校验,然后放大信号,最后根据源MAC和目的MAC来进行匹配,若不能匹配,则进行泛洪。 广播对应的IP地址为55,MAC地址为FFFF.FFFF.FFFF。 广播地址为目的MAC地址,因此在CAM表中永远无法查到对应的信息,对于这类地址只能泛洪。 网段就是广播域,路由器进行网段到网段的转发。 交换机隔离冲突域,路由器隔离冲突域和广播域。 网桥是基于软件的交换机,一般只有2个端口。 Logical Topologies(可以根据需要省略低一层的设备,下图中Bridge下面省略了一台集线器): 网络使用end-to-end通信。 OSI的上三层为系统层,下四层为网络层。 OSI的服务是下层为上层提供,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OSI七层: 应用层主要作为网络服务与应用程序间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负责数据转码和代码的格式化(压缩、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提供会话通信的双工模式; 传输层将数据分段和重组,并添加控制信息,使用端口号(0-65535)字段来标示唯一的应用程序; 网络层基于网络层地址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寻址方式,并提供错误校验; 物理层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 传输层端口号中1-1023为知名端口号,对应了唯一的固定应用程序;1024-65535为不知名端口号,对应随机的应用程序。 TCP协议在建立连接时要协商双方的MSS【Maxitum Segment Size】(MSS=MTU-IP层报文头部-TCP报文头部),因此TCP数据段在网络层不会被分片(除非出现某些链路支持的MTU值较小);而UDP不存在分片机制,就需要网络层对其超过MTU值的部分进行分片。 IPv4中不存在路径MTU,而是在每个网络节点都要识别包头,并根据当前链路来确认是否分片;IPv6中使用路径MTU值只在源和目标进行分段,中间链路将不参与。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物理层的 PDU是数据位(bit),数据链路层的 PDU是数据帧(frame),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packet),传输层的 PDU是数据段(segment),其他更高层次的PDU是数据(data)。 添加控制信息的行为成为封装(encapsulation),仅限于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Data Encapsulation: Data De-Encapsulation: 数据传输过程: 现网络并未真正使用OSI,而是使用DoD模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