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docx

外科 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 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第四版》(世界卫生组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及《新世纪(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进行诊断。 主要症状:婚后1年以上未育或曾经生育现1年以上未育,精子数量少和/或精子活力、活动率低下。 次要症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苦心烦,阴囊潮湿;小腹或会阴部坠胀、疼痛;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形寒肢冷;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舌质暗,有瘀点,脉涩;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舌淡苔白,脉细弱。 具备主症,或主症加1~2次症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第4版《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世界卫生组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及《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手册)》(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2012年)进行诊断。 (1)男性不育症:育龄夫妇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方有受孕能力,由于男方原因而导致女方未孕育;或曾孕育而后1年以上未能孕育者,称为男性不育症。前一种情况称为原发性不育,后者称继发性不育。 (2)少精子症:射精后60分钟内,室温下,精子浓度<20×106/ml。 (3)弱精子症:射精后60分钟内,室温下,A级精子<25%和A级+B级精子<50%,或精子活动率(A级+B级+C级)<60%。 (4)少弱精子症:同时符合(2)、(3)项。 (5)排除: ①免疫性不育症(MAR阳性)者。 ②无精子症患者。 ③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畸形率>96%)。 ④精浆异常(精液量<2ml或精液量>6ml;无精子症;PH值<7.2或PH值>8.0;不液化或不完全液化患者)。 ⑤染色体核型或结构异常、AZF缺失。 ⑥睾丸发育不良、睾丸萎缩。 ⑦精子浓度<5×106/ml(重度少精子症);或活而不动精子率>50%者。 (6)辅助检查 必需检查的项目 ①精液分析(应包含精子染色,精液白细胞计数---邻甲苯胺染细胞内过氧化物酶)。 ②精子形态???分析。 ③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④免疫性不育检查。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①精浆生化。 ②精子功能检查(顶体酶检测、尾部膨胀试验)。 ③染色体核型、结构及AZF因子。 ④精子染色质损伤分析。 ⑤精子-宫颈黏液的相互作用。 ⑥精液微生物学分析。 诊断标准:凡符合上述(1)、(2)、(5)项者诊断为少精子症;符合上述(1)、(3)、(5)项者诊断为弱精子症;符合上述(1)、(4)、(5)项者诊断为少弱精子症。根据临床条件应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久婚未育,口苦心烦、阴囊潮湿、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血脉瘀阻证:久婚未育,小腹或会阴部坠胀、疼痛,有时牵及睾丸、腹股沟。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3.脾肾阳虚证:久婚未育,或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形寒肢冷、腹胀便溏、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两尺尤甚。 4.肾阴亏虚证:久婚未育,或有头晕耳鸣,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口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5.气血亏虚证:久婚未育,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等。 中成药:萆薢分清丸等。 2.血脉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芍药、地黄、川芎等。 中成药: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健脾。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萸肉、附子、肉桂、茯苓、丹皮、泽泻、人参、白术、干姜等。 4.肾阴亏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等。 中成药: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肉桂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八珍丸等。 (二)中药贴敷 选用海马、怀山药、九香虫等;或枸杞、制黄精、菟丝子、肉苁蓉、黄狗肾等;或熟地、枸杞子、山药、楮实子、淫羊藿、雄蚕蛾等。用蜂蜜调成膏状,隔日1次,交替贴于双侧肾俞及神阙穴,2周为1个疗程。 (三)针灸疗法 1.体针:脾肾阳虚证,取双侧肾俞、志室、太溪、三阴交;气血亏虚证,取双侧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王不留行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