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综合检测(一)语文试卷汇
PAGE
PAGE 15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2013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综合检测(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称为“谐振”。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
目前科学研究认为,宇宙是在一次剧烈的大爆炸后产生的。促使这次大爆炸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共振。当宇宙还处于浑沌的奇点时,里面早就开始产生了微弱的振荡。渐渐地,振荡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并引起了共振。最后,在共振和膨胀的共同作用下,宇宙在瞬间急剧膨胀、扩张,然后,就产生了日月星辰……
共振不仅创造出了宏观的宇宙,也产生了微观物质世界。从电磁波谱看,微观世界中的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是以波动的形式传递的。宇宙诞生初期的化学元素,也可以说是通过共振合成产生的。有一些微小的粒子可以在共振的作用下,在100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互相结合起来,于是新的化学元素便产生了。因为宇宙中这些粒子的生成与共振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粒子物理学家经常把粒子称为“共振体”。
既然共振是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的一种普遍规律,人及其他的生物也是宇宙间的物质,共振也普遍存在于这些生命中。
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也会发生共振现象。我们喉咙间发出的每个颤动,都是因为与空气产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个个音节,构成一句句语言,才能使我们能够用这些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情感,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
许多动物身上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形式的共振现象。夏天树上蝉儿的“知了”声,秋夜蟋蟀的鸣叫声……无一不是借用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与空气产生共鸣而发声。飞禽走兽们也能巧妙地运用着共振来发出各种叫声,传递不同信息。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共振,天地间的生机将会消失,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死寂荒凉!
紫外线是太阳发出的一种射线,它们如果大举入侵地球,人类及各种生物可能将无法生存。所幸我们有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它们借助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线的长驱直入。当紫外线经过大气层时,臭氧层的振动频率恰恰能与紫外线产生共振,这种振动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共振能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变得如防晒油一样,保证我们不至于被射线伤害。
共振还能使地球维持在适当的温度,给地球生命创造出一个冷热适宜的生存环境。因为虽然经过臭氧层的围堵、拦截,但仍有少部分漏网的紫外线能够成功地逃逸出来,到达地球表面,这部分紫外线经过地球吸收后,能量减少,变为红外线,扩散回大气中。而红外线的热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产生共振,然后被滞留在大气层中,使大气层保有一定温度,让万物在温暖和煦的环境中孕育成长。
就连我们熟知的光合作用,也与共振有关——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共振,才能吸收阳光,产生氧气与养分。可以说,没有共振,植物便不能生长,食物链会被彻底摧毁。所以我们说,共振,创造了世界。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07月10日)
1.下列对于“共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振的前提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必须相同,当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种现象才叫共振。
B.共振这一专业术语在物理学不同的领域又有不同的称呼:在声学中称“共鸣”;在电学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称为“谐振”。
C.共振现象可以说是宇宙间一种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宇宙和世间万物都是源于共振,唯有共振才能有现在的世界。
D.共振是宇宙间一切物质运动的一种普遍规律,不仅存在于无生命的自然万物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有生命的人及其他生物体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依据目前的科学研究,解释宇宙产生的主要理论是大爆炸理论,而这次大爆炸是在共振和膨胀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B.共振也创造了微观物质世界,宇宙诞生初期,有一些微小的粒子在共振的作用之下,互相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新的化学元素。
C.许多昆虫能借助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与空气产生共鸣而发声,许多飞禽走兽也能巧妙地运用共振来发出各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