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文化宫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劳动人民文化宫汇

PAGE  PAGE 4 劳动人民文化宫 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曾是明、清两代皇室家庙,旧称太庙。是封建王朝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地方,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呈南北方向的长方形,总建筑面积13965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颇具匠心,三层琉璃砖门、三层大殿、戟门、石桥南北排列在轴线上。再加上封闭的围墙、浓密的古柏,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耸峙在整个建筑群中心的是三座雄伟的宫殿。重檐庑殿顶的大殿,是这组建筑群的中心。明嘉靖、万历和清顺治、乾隆年间曾多次修缮。总面积19.7万平方米,有三道红墙环绕,院内有古柏700多株。从琉璃门进入,前有七座汉白玉石桥,称为玉带桥。桥南两侧为神厨和神库,桥北东西各有六角琉璃井亭一座。戟门内的三重大殿是中心建筑。前殿称“享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 1924年,改为和平公园向公众开放。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6日政务院决定将太庙拨给北京市作为劳动人民的文化活动场所。1950年4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太庙正式移交给北京市总工会,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宫名,195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首都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 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所在地,原为太庙,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庙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宗庙。依据古代王都“左祖右社”的规制,与故宫、社稷坛同时建造,是紫禁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太庙占地14万平方米。为了突出祭祖的主旨,四周围以三道红墙及层层松柏,衬托起金壁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 享殿   又名前殿,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始建干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整个太庙的主体。后虽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但基本保持明代规制。黄琉璃瓦重檐序殿顶,檐下悬挂满汉文“太庙”九龙贴金额匾。面间十一间(长68.2米),进深六间(宽30.2米),坐落在三层(高346米)汉白玉须弥座上,殿高32.46米。殿内梁栋饰金,地设金砖,68根大柱及主要梁桥为金丝楠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清代皇帝祭祖,每年四季首月祭典称“时享”,岁末祭典称“x(Xia)祭”,凡婚丧、登极、亲政、册立、征战等国家大事之祭典称“告祭”。殿内陈设金漆雕龙雕凤帝后神座及香案供品等。祭前先将祖先牌位从寝殿、祧庙移羊此殿神座安放,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整个大殿雄伟庄严,富丽堂皇。与年举行人典时,仪仗整肃,钟鼓齐鸣,韶乐悠扬,佾舞蹁跹,是中华祭祖文化的集中体现。 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东配殿   供奉有功亲王牌们的地方。始建于明代,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而阔十五间,殿前出廊,廊柱上端卷收.并问内倾斜、屋檐起翘平缓,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建况。殿内供奉配享的满蒙有功亲王的牌位。清代供奉十三人,如代善、多尔衮、多铎、允祥、奕忻等。每间设一龛,内置木制红漆金字满汉文牌位。 享殿西配殿   供奉有功大臣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代、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十五间。殿前出廊、廊柱上端卷收,并向内倾余,屋檐起翘平缓,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筑。殿内供奉配享的满蒙汉文武功臣的牌们。清代供奉十三人,如鄂尔泰、张廷玉、傅恒、僧格林沁等。每间设一龛,内置木制红漆金字满汉文牌位。 寝殿   又名中殿,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2.31米),进深四间(宽20.54米),殿内祖宗牌位同堂异室。各夹室内陈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牌位立于褥上,象征祖宗起居安寝。清未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缜、弘历等十一代帝后的牌位。每逢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祭毕奉回。 祧殿   又名后殿,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1.99米),进深四间(宽20.33米)。殿内陈设如寝殿。清代正中供奉肇祖、左兴祖、再左显祖、右景祖。每季首月“明享”,皇帝委托官员在本殿祭祀,岁未将先祖牌位移至享殿“X祭”。此殿自成院落,四周围以红墙。东南隅原有铁燎炉一座,为焚烧祝帛(祭品)之用,已无存。 劳动人民文化宫戟门桥 戟门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屋顶起翘平缓,檐下斗拱用材硕大。汉白玉绕栏须弥座,中饰丹陛。两侧各有一旁门。该建筑是太庙始建后惟一没有经过改动的重要遗物,是明初官式建筑的重要代表。门外车间原有木制小金殿一座,为皇帝临祭前更衣工孻盥盟洗之处。按最高等级的仪门礼制,门内外原有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