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水淹油层的定性识别-西安石油大学.ppt

第三节水淹油层的定性识别-西安石油大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水淹油层的定性识别-西安石油大学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学习用参考书;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第一节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基础;(1)剩余油饱和度及水淹层分类;(1)剩余油饱和度及水淹层分类;(2)测量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概述;(2)测量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概述;(2)测量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概述;(2)测量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概述;学习内容;第二节 水淹油层的特征;① 地层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入水不断驱替地层中的原油,水淹油层的含水饱和度不断增加,剩余油饱和度不断降低,而且它们与水洗程度成比例。; 在注水开发中,随着注入水不断增加,地层中的油水分布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一般来说油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均质性。 显然,注入水在非均质严重的油层中并非活塞式推进,而是沿着孔隙度大、渗透性好部位推进,直到高渗透性地带中大部分油被水驱走时,中、低渗透部分的孔隙中仍保留着相当多的原油。 ; 在高含水期,水淹油层的油、水分布一般都有按沉积旋回水淹的规律。 A.正韵律油层如河道砂、点砂坝油层,岩性上细下粗,注入水先沿底部粗岩性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大孔道水窜,底部先被水淹,上部晚水淹;底部强水淹、上部弱水淹或未水淹。; B. 在反韵律沉积的三角洲河口砂坝等油层,岩性上粗下细,注入水先沿顶部突进,但由于受毛细管力和重力影响,注入水推进相对稳定,且波及面积、厚度及驱油效率都较高,水洗强度自上而下由强变弱。; ② 地层水的矿化度和电阻率变化; 大庆油田原始地层水矿化度约为8000mg/l,注入水(河水、水塘水、或污水回注)矿化度通常小于地层水,故属于淡水型水淹。目前水淹油层地层水矿度在3000~5000 mg/l之间,地层水矿化度变化情况大致是:弱水淹层中地层水的含盐量降低约35%,强水淹油层中地层水的含盐量下降达75%以上。; ③ 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 在注入水的冲刷下,岩石孔壁上贴附的粘土被剥落,含油砂岩较大孔隙中的粘土被冲散、冲走,沟通孔隙的喉道半径加大,孔隙变得干净、畅通,孔隙半径普遍增大,迂曲度减小,连通性变好,缩短了流体实际渗流途径???岩石孔隙结构系数变小(据河南油田统计,约减少7%~13%),因而孔渗好的岩石孔隙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岩石渗透率明显增大。; A. 河南油田相邻两井水洗后,油层岩心资料与相同层位的原始状态油层岩心资料对比表明: 粒度中值大于0.25mm中细砂岩,水洗后渗透率比水洗前增加1.2-1.7倍; 粒度中值在0.15mm以下,渗透率小于0.065含油细砂岩、粉细砂岩,水洗前后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无明显变化。; ④ 粘土矿物的微观结构变化 大庆油田对岩心的电镜扫描观察到:未被水洗岩样,岩石颗粒和孔道表面粘土覆盖比较丰富,在喉道处有粘土堆积,高岭石的“书页状”结构完整。 岩样经过长期水洗后,岩石表面覆盖的粘土明显减少,岩石颗粒表面与粒间附着的高岭石被溶解,贴附在颗粒表面的高岭石晶形很差(呈叶片状),绿泥石和伊、蒙混合粘土明显相对减少,而伊利石明显增加。; ⑤ 岩石润湿性的变化 岩石润湿性是指在岩石-油-水体系中,一种流体在分子力的作用下,自发地驱赶另一种流体的能力。它是油层岩石的基本特性之一,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油和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分布状态,并对毛细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水驱油的效率及岩石的导电性都产生影响。; 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一般为亲油的。在油层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水冲刷作用,使贴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油膜逐渐变薄或脱落,结果就使岩石-油-水三者之间原有的吸附和脱附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遭到破坏,随着注入水的长期大量地冲刷,就使这种动态平衡不断向脱附方向变化,最后导致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发生变化。这就是油层岩石润湿性变化的过程。; ⑥ 驱油效率的变化 驱油效率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孔隙结构、润湿性及注水量。经过长期注水后,油层岩石表面比较干净,孔喉的粘土明显减少,大孔隙比例增多,孔隙连通性变好,渗透率增高,岩石润湿性转化为亲水性。因而,注入水的驱油效率也随之增大。 大庆用未水洗岩样在实验室内用高倍数水驱油的实验结果表明,驱油效率还随着注入水倍数(孔隙体积的倍数)增高而增大,用高倍数注入水驱油可得到相当高的驱油效率,最高可达99.6%,平均为79.1%。; ⑦ 水淹后的地层压力与温度的变化 油田投入开发后,油层的压力逐渐降低,到了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的变化更为明显。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各层段产出量和注水量不同,造成各层段地层压力明显不同于原始地层压力,产生高压地层或欠压地层。被测地层压力越是低于原始地层压力,说明油层动用程度越高。被测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