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油层物理2005下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流体对岩石固体表面具有选择性润湿; c、流体间有界面张力,孔道很小→毛管力现象。 其流动规律不同于管道流。 ;本章研究内容: a、多孔介质中流体的界面张力; b、润湿性与毛管力现象; c、与a、b有关的渗流特性(微观渗 流机理,相对渗透率曲线) ;第一节 储层岩石中的各种界面现象现象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 第四节 储层岩石驱油过程中的阻力效应 第五节 储层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曲线;一、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及其测定 1、界面张力 界面与表面 表面:当接触的两相中有一相是气相时,把与气相 接触面称表面。 界面:固-液,液-液相接触面。 ;一、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及其测定;一、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及其测定;一、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及其测定;一、储层流体的相间界面张力及其测定;①影响油气间σ的因素 油中溶解气量的大小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很大 a、p、T的影响 p↑→Rs↑→σ↓ T↑→液相分子间作用力下降幅度(基数大)大于气相分子间作用力下降幅度(基数小)(界面分子间分子力场不平衡减弱)→σ↓ ;②影响水—油体系σ的因素 a、对脱气原油(无溶解气),p、T的改变,对σ几乎无影响。 原油性质不一样,油水界面张力不一样 ;b、饱和原油(饱和气)与水间的σ ⅰ、T↑→σ↓,温度升高,界面张力降低。 ⅱ、当ppb,p↑→Rs(o-g)远远大于Rs(w-g) →原油分子间作用力的下降幅度大于水分子间作用力的下降幅度→油、水分子间极性差异更大↑→σ↑。 当ppb后,p↑→界面张力稍有减小但不显著 ⅲ、原油组成:原油中轻烃含量高、密度低、粘度小,油水界面张力也小。 ;③存在表面活性剂, ;3、界面张力的测定 高?:吊片法(1~100mN/m) 中?:悬滴法(10-1~1mN/m) 低?:旋滴法(10-3~10-1mN/m) (1)实验室测定 ①滴体积法 ;②最大气泡压力法 ;④吊片法;(2)查图法 ( 诺模图 )求? P172图3- 10 ,已知地面?o-w和 T地层, 查图得地下?o-w ;一、润湿性的基本概念 1、润湿性概念 定义:流体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一种延展现象。 ;W ;润湿现象产生的原因:表面能的降低 石油工业中,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②实质: 是作用于三相周界相应的两相界面张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固体和液体两相界面张力的降低。 ③讨论: 根据接触角θ的定义:(石油工业中,θow) ;在三相周界点O有三种界面张力,σow、σoR、σwr相互作用。平衡时有: ;(2)附着功(粘附功)W 定义:是使液滴脱离固体表面所作的功转化为表(界)面能的增加量,或将单位面积固液界面在第三相中拉开所作的功。 ;一、润湿性的基本概念 ;3、润湿反转现象(加入活性物质引起) (1)润湿反转 定义:固体表面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互转化。 使油湿→水湿,水湿→油湿 ;(2)与活性剂浓度有关 用实验测定, ;二、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 ;润湿性(亲水次序大小): 水云母石英石灰岩白云岩长石 粘土矿物影响润湿性: 蒙脱石吸水→亲水性↑ 含铁,从原油中吸附SAa→亲油 ;(2)油藏流体的组成 原油中烃类(非极性)、极性物(O2、S、N2化合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烃:随C↑→θ↑ 原油性质不同,润湿性不同 (3)表面活性物质: 使润湿性发生反转 (4)矿物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润湿滞后 ;三、润湿滞后 ;后退角?2:极性较大的那种液体所占据的面积缩小,其三相周界所对应的接触角(油驱水时所形成)。 平衡角?: ?2 ??1 ;(1) 静润湿滞后 定义:油水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先后次序不同而引起接触角改变的滞后现象。 同样的岩样,同样的油水,先滴一滴水在岩石上,然后用油排空气,形成一个接触角?。 先将岩石放入油中,然后用滴管滴一滴水到岩石上,得到 ?1 (水驱油)。 先将岩石放入水中,然后用滴管滴一滴油到岩石上,得到?2 (油驱水)。 ;静润湿滞后的大小程度: ??=?1-?2 导致静润湿滞后的原因: i)表面粗糙度; ii)表面非均质性; iii)表面活性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层。 ;(2)动润湿滞后 定义:由于驱替速度不同(油驱水或水驱油)而引起的接触角改变的一种滞后现象。 ;2、影响润湿滞后程度的因素 (1)润湿次序(静滞后)或三相周界的运动方向 wp驱nwpθ1θ;nwp驱wpθ2θ; θ1θθ2 (2)三相周界移动速度(动滞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