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判别标志和
控矿定位因素
;一、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标志;二、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主要控矿定位因素;Ⅰ 级控矿因素—— 产铀盆区识别因素;(1)次造山带
其产铀盆地多为中小型山间盆地
(2)古地台活化区
不论古地台中心部位弱活化区还是边缘活化区的沉积盆地均可产出砂岩铀矿床,但前者产出的矿床规模通常较小;
(3)新地台边缘后造山期活化区
如中亚的土伦台坪南活化区属此种大地构造单元,且有大型砂岩铀矿床产出。
;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素;1)盆地构造类型:
有利的盆地构造类型主要为地台边缘活化区的前陆或陆缘沉积盆地和地槽褶皱带中间地块次造山带山间盆地。
2)盆地建造类型:
产铀盆地应至少具备简单的3层结构: 下部富铀结晶基底、中部暗色含煤建造或杂色碎屑岩建造、上部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基底之上也可出现两个以上暗(杂)色、红色建造结构层。暗(杂)色建造与红色建造之间必须有不整合面存在。
3)盆地水文地质特征:
产铀盆地在成矿期必须具备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水动力系统,否则难以成矿。具备此种水动力系统的盆地以渗入型盆地成矿占主导地位,渗出-渗入混合型盆地亦可能成矿。;Ⅱ 级定位控矿因素—— 产铀盆地的识别因素;Ⅲ 级控矿定位因素—— 产铀盆段识别因素;2、存在缓倾斜坡带
含矿建造本身要求产状平缓,大量已知矿区统计资料表明,一般在3°- 15°之间,以3°- 5°最为有利。
3、存在有利含矿建造
有利的含矿建造必须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为: 形成于温湿、半温湿、半干旱古气候条件下的暗色或杂色建造; 存在上、下不整合面;建造时代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
; 4、有利相区和相带
综合分析伊犁盆地与美国、中亚地区产铀盆段,如下几种相区和相带是有利的条件:
①山间盆地盆缘冲积扇群中的扇前辫状河亚相或滨湖三角洲亚相区;
②条形山间盆地轴部纵向河道辫状河与分流河道交汇相区;
③地台边缘活化区陆缘盆地海岸平原辫状相区和三角洲相区;; ④由海侵、海退交替而形成的海陆过渡区沉积相区;
⑤地台活化边缘前陆盆地或内陆盆地大型扇状冲积平原??状河-低弯
度河过渡相区、大型冲积扇扇中-扇前过渡相区。
5、有利的地下水动力条件
有利产铀盆段应为径流区与排泄区转折部位,或径流区与局部排泄源的转折部位。;Ⅳ 级控矿定位因素—— 矿床定位识别因素;1)有利的相位
(1)前陆盆地大型扇状冲积平原辫状河、低弯度河相区的古河道心滩
边滩亚相;
(2)前陆盆地大型冲积扇扇中-扇前过渡相区的古河道亚相;
(3)山间盆地盆缘缓倾斜坡带冲积扇群中单个冲积扇扇前辫状河亚相
和滨湖三角洲亚相;
(4)盆内或盆缘块状隆起或穹状、鼻状背斜的边缘部位或倾伏端。
;有利相位决定了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
(1)稳定的泥-砂-泥结构,砂泥比适度(一般要求砂泥比为1: 4以
上) ;
(2)砂体规模、稳定性及渗透性适中;
(3)有利的岩性。上述3个因素与含氧富铀弱碱性地下水共同决定
是否存在发育完善的层间氧化带,而一定规模的层间氧化带与
适量的还原剂和吸附剂共同决定铀矿床的产出部位。
;Ⅴ 级控矿因素—— 铀矿体(卷)的识别因素;三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盲矿综合识别模式;四、铀矿工业指标;2、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一般参考工业指标
注:1、矿??(体)渗透系数0.5~20m/d。 2、矿层中0.05mm粒级含量小于20%。
3、透水层中矿化度小于5g/L。 4、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0m。
5、承压水头大于50m。;五 、铀矿储量分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