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特征指标的提取与分析_马振华.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特征指标的提取与分析_马振华.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特征指标的提取与分析_马振华

第71卷 第3期 地 理 学 报 Vol.71, No.3 2016年3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March, 2016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夷平面特征指标的提取与分析 马振华 1,李小苗 1,郭本泓 1,于 昊 1,叶喜艳 1,宋春晖 1,李吉均 1, 2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 摘要: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前 人已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然 而,以往利用坡度高程指标提取夷平面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 边地区发育系列夷平面,其中高原东北缘马衔山地区较好的保存了两级夷平面。被夷平的地 层为前寒武系马衔山群混合岩,山顶面上发育冰缘地貌,主夷平面波状起伏,上有岛山和晚新 生代沉积,局部覆盖有 40 m 左右红粘土和 30 m 以上更新世黄土,并在局地残留 3 m 以上风化 壳,是开展夷平面研究的理想地区。为探讨如何确定提取夷平面的最佳坡度高程指标,本文基 于夷平面的特殊地貌几何形态,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和最小误差法确定了提取夷平面的最佳 高程和坡度指标,并据此对马衔山地区的两级夷平面的分布范围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最后 结合剖面线、坡向分布图和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夷平面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发现马衔山地 区两级夷平面最佳坡度指标均为 12°,山顶面和主夷平面高程主要分布在 3470~3640 m 和 2670~2870 m;统计分析表明山顶面面积约为 6.4 km2,平均高程为 3559 m,主夷平面面积约为 15.5 km2,平均高程为2771 m;而夷平面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区域断层。 关键词:夷平面;ASTER-GDEM;均值变点;马衔山 DOI: 10.11821/dlxb201603004 1 引言 夷平面是指由剥蚀和夷平作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过一切年龄上先于它的地 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1],是地貌长期发展的终极产物经抬升破坏或埋藏的结果[2]。夷 平面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3],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过程 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6]。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 的出现 使夷平面研究由定性进入了定量—半定量化阶段[7-14]。准确界定夷平面分布范围是开展夷 平面定量—半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对夷平面分布范围界定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 了许多重要研究进展。目前主要有 3 种夷平面分布范围的提取方法:一是目视解译法, 基于遥感影像或 DEM 数据,通过目视解译手动绘制夷平面的分布范围[15-17];二是地貌类 型自动分类法,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采取监督分类或者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自动 收稿日期:2015-11-08; 修订日期:2015-1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2013CB956403)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