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胃扭转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扭转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选编

胃扭转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胃扭转(gastric?volvulus)为胃部分或全部发生旋转,胃大小弯位置发生变化,可导致胃内梗阻。它是引起小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过去认为本病少见,近年随着对原因不明的小儿呕吐所进行的胃肠道钡餐检查增多,发现本病,尤其是特发性胃扭转,是儿科的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疾病,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上消化道造影目前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病因;?原发性胃扭转; 3、出生后体位??新生儿长时间处于平卧位,平卧位也使胃易于翻转。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胃扭转发病率减低,也有助于说明小儿胃扭转多半发生于新生儿的原因。 4、肠道积气过多??由于吸乳及哭闹而咽下大量气体,且肠内容物发酵产气,致新生儿肠道大量积气,积气扩张肠袢(尤以横结肠)向上推移胃,可导致胃扭转。; 5、有人认为胃扭转与饱餐??突然体位改变,重力不平衡有关。 6、国内有作者报道还可能存在隐性膈肌发育薄弱,或膈肌大面积肌层及粗大胶原纤维层缺如,而尚未引起膈膨升或缺损。由于胸腔负压的吸引,可拉长胃周围韧带而造成扭转。;继发性胃扭转;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消化道造影;器官轴型胃扭转;影像表现为 : ①大小弯位置翻转:多为部分翻转型,由于大弯上翻小弯下降,使大弯变成凸面向上弧,小弯变成凹面向下弧。全部翻转胃上缘弧线光整,部分翻转胃上缘呈“双峰状”改变,其左峰为正常胃底,右峰为上翻大弯。; ②胃内双液面:立位检查可见胃内出现双液面,在斜位上双液面呈阶梯状,大量吞钡后“双液面”转变“大液面”。苏医采用分次服钡液,显示上述“液面征”尤为典型。造影剂服用量由少到多,分2?次服,总量40~50ml?为宜,第一次可发现“双液面”,第二次形成“大液面征”。检查时体位立卧位交替,加摄斜位,因为上述诸多影像征象不会在一个体位上发现。; ③大弯侧扭转角形成:该角为上翻胃大弯与未上翻胃形成交界角。 ④十二指肠球倒挂:指十二指肠球低于胃幽门部伴腹段食管延长。 ⑤假性十二指肠曲扩大:胃的扭转使胃窦部狭长并与十二指肠相连形成一大半圆 ⑥胃粘膜紊乱。 ;网膜轴型胃扭转;影像学表现为: ①胃窦部左移。 ②贲门幽门距离缩短。 ③胃体球状变形,系大小弯部分交换后胃窦部向左上方翻转所致。由于新生儿胃体小,扭转部分相互重叠多,不易出现成人型胃扭转的环影透光区,而仅表现为胃体缩小呈球状,这与成人型胃扭转不同。 ④胃窦部交叉角,指左上移的窦部与胃底或食道下端相交成的夹角。 ⑤胃粘膜十字交叉且腹段食管不延长。 ⑥球部倒挂,假性十二指肠曲扩大;与器官轴型有相似改变。;鉴别诊断; 2、水平横胃?? 与胃扭转鉴别困难。周元春等人认为其特点是胃呈水平横行位于上腹中部之膈下,胃大弯与胃小弯不易辨认。十二指肠球部常水平弯向胃窦后方,球顶指向脊柱,这与胃扭转时的球顶向下显然不同,也是两者的鉴别要点之一。 ; 3、瀑布型胃?? 其特点为只有一个液平面,胃窦低于胃底,贲门不下移,且无胃大弯与小弯的翻转。 ; 4、贲门弛缓(胃食管返流)?  呕吐为非喷射性,喂奶后平卧位、啼哭或挣扎时(腹内压力增加)或压腹时更易呕吐,竖立位可防止。无胃蠕动波。钡餐X线检查见贲门畅开,当卧位扪压腹部时,钡液即从胃返流到食管内。 ;治疗; 2、慢性胃扭转可采取保守治疗。用手按摩上腹部或改变体位时可自行复位。胃排空与体位有关,右侧卧位优于仰卧位。因为右侧卧位时食物流入胃体及幽门窦部,气体留在胃底部而易于排出,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呕吐症状将自行消失,生长发育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在保守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急性发作的可能性。 ;结论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