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气候动力学 -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培训课件.ppt
第2讲 气候变化的原因;1.全球辐射平衡与辐射强迫; 破坏全球辐射平衡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入射到大气顶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发生了改变,它主要由太阳活动本身的变化或太阳常数的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参数(偏心率,进动和倾斜角)变化引起(即米兰科维奇循环),也可以是大气中的云层覆盖面积或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含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发生了变化(用反照率表示)。这些变化是引起气候自然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影响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二是射出长波辐射的变化。能够影响地球射出长波辐射向外空传输的主要因子是大气中的水汽,O3和温室气体等。它们能捕获或拦截地球和大气向外射出的长波辐射,使射出的长波辐射减少,从而破坏了全球辐射平衡。由上可知,能够改变大气顶净辐射或使辐射平衡发生扰动或破坏的任何因子都可以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它们被称为辐射强迫(图1A)。实际上,全球气候变化是对辐射强迫的响应,通过这种响应过程,地球系统改变自身的气候状况,以重新恢复原来的或建立新的全球辐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气候系统中各圈层响应的快慢不一样,其所表现出的气候变化状况就不一样(图1B)。;图1A 各种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物质引起的全球平均辐射强迫值(RF)2005年,相对于1750年)(a)及其90%信度水平的发生概率分布(b)。
LOSU是科学认识水平,火山气溶胶未包括。(IPCC,2007);图1A 各种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物质引起的全球平均辐射强迫值(RF)(2005年,相对于1750年)(a)及其90%信度水平的发生概率分布(b)。LOSU是科学认识水平,火山气溶胶未包括。(IPCC,2007);;;2、气候变化的驱动力;外强迫的作用: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更新世(200万年-1万年)气候变化及其意义(图2-4);浓度;For past 425 ky, (A) GHGs and sea level, (B) Surface albedo and GHG forcings, (C) Observed and calculated temperatures;图4 冰期气候强迫;全球气候是否会向冰期(变冷)演变?
根据米兰科维奇(Milankovitch)循环理论,近几百万年由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进动,地轴倾斜和地球轨道椭圆性变化),气候具有周期为10万年左右的冰期—间冰期循环。这种自然的轨道强迫可在几千年时间尺度上影响关键的气候系统,如全球季风,全球海洋环流,大气的温室气体含量等,我们目前处于末次间冰期,但其向冰期演变的冷却趋势不会减缓现代的全球变暖。至少在30000年之内地球不会自然的进入下一个冰河期。; ;图5 总太阳辐射变化(太阳常数);图6 最近28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变化;图7 驱动冰河期循环的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示意图;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二:温室效应与人类活动的作用;; 因而大气中 上述这些微量气体和水汽、云等在吸收大气与地表发射的长波热辐射的同时,也以自身的温度向外空放射出热辐射。在大气高层的这些气体、水汽与云,由于其温度比地表低得多(大气中的气温从地表到对流层顶(平均约12Km)平均以6℃/Km下降,因而在5-10Km的高层大气,比地表冷30-50℃),发射的热辐射量比较小,因此这些高层的温室气体吸收了大量或全部(看作黑体)由地表和低层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但向外发射了比其吸收小得多的长波辐射。这比没有这些水汽与温室气体情况下的大气损失于外空的热辐射要小得多。因而这些温室气体的作用犹如覆盖在地表上的一层棉被(即被毯作用),棉被的外表比里表要冷,使地表热辐射不致于无阻挡地逸向外空,从而使地表比没有这些温室气体时更为温暖。从辐射传输的观点看,也可以认为是增加了中、上层大气中温室气体、水汽、云等向下放射的长波辐射,使地表和近地面空气增温。
由上可见,地球上如果没有温度随高度减小的温度垂直分布,就不会有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和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是在不同的光谱带发生的。整个吸收谱相当复杂,如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二氧化碳(CO2)其吸收带有15μm,10μm,5.2μm,4.3μm以及2.7μm和2.0μm,其中最强的是15与4.3μm两个吸收带。在气候变化的研究过程中,曾有人认为大气CO2吸收带已经饱和,因而温室效应已经达到饱和,即使将来CO2浓度再增加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温室效应。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红外光谱与大气辐射的研究表明,CO2的吸收作用或温室效应在15μm的中心波段确实已经达到饱和,但在CO2整个吸收区间(14-18μm)(尤其是中心峰值的两翼)以及其它吸收波段(如10μm,5.2μm等)远未达到饱和,最近的将来也不会达到饱和。 ; 应该指出,不论地表和大气内部的物理过程如何复杂,都如本讲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