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品化社会汇
品味與時尚96(上)課程大綱
授課教師:黃宏昭 HYPERLINK mailto:d905504@thu.edu.tw d905504@thu.edu.tw
修課年級:一~四年級
上課時間:18:10~21:00
上課教室:SS301
壹、課程主旨
品味(taste)與時尚(fashion)不只是消費現象和商品邏輯的探討,從歷史、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更是階級身份的識別標示、自我展演的符號以及社會分類區劃/聯結或促動社會變遷的主要機制。布勞岱(Braudel)指出如果社會穩定不變,如果只有窮人,服飾的變革不大。亦即,服飾時尚流行的變革只有在社會變動的時期才發生,帶出了時尚與社會變遷的關係,其背後則更涉及複雜的階級、權力、性別、性、品味競爭等因素。而齊默爾(Simmel)對時尚的分析至今仍不失精闢透徹,時尚同時具有獨特性/普遍性,均質化/差異化/,一致性/個體性,同化/分化以及模仿與劃異的雙重性。模仿與劃異則是階級分野的產物,具有下層階級模仿上層時尚,上層階級則不斷創新以示區別的作用,時尚就在這種雙重作用中不斷循環更新。時尚因此成為布希亞所(Baudrillard)說的社會性的區別符號。韋伯倫(Veblen)則分析了新興中產階級的崛起如何透過炫耀式消費和代理有閒,來表達自己的有閒有錢的新社會身份,他們也需知道如何以得體的方式進行消費,以及消費屬於適合自己身份的物品,這是一套品味的學習和模仿,要養成飲食、服飾和建築等物事的鑑賞能力。金錢競爭和財物、時間揮霍打破傳統身份繼承的封閉等級秩序,成為社會向上流動的憑藉。從另一角度看,都市現代性形成,有機共同體瓦解,人際疏離冷漠使得時尚、炫耀、身體衣著的裝扮成為茫茫人群中被察覺識別的身份標誌。布爾迪厄(Bourdieu)也指出品味是一種階級標誌,是歷史與社會的建構,既維持也複製社會秩序。品味進行分類作用,也將分類者分類。品味一方面展示了文化資本的多寡,另一方面則表現為一種區辨能力,亦即對事物使用、生活方式、美學感知的選擇、區別和鑑識上,同時也表現在身體習癖/習性(habitus)和生活風格的形成上。這種區別、劃異的品味分類作用,成為一種象徵性鬥爭,一種品味合法性的競爭,一種生活風格的競爭,也是一種身份的競爭。
本課程以上述的理論觀點為軸線,進行品味和時尚的社會思考,除了基本理論的掌握外,主要關切:階層品味和社會鬥爭、品味的文化區辨、品味/感官的社會秩序、時尚與都市現代性經驗、時尚的身體、時尚的文化/社會生產、時尚/品生活史等主題。涉入面涵括,韋伯倫階級競爭的炫耀消費,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習性、品味、社會區劃、象徵鬥爭等相關概念;Adorno、Sonta、Fiske關於大眾文化、camp討論所衍生的文化、美感品味的雅俗之辨,並帶入中國明清士人的品味辨識系統;並從視覺、味覺(飲食)、嗅覺(香水/惡臭)等感官辨識的生產和界定,考察社會分類排除和社會秩序的維護。透過上述品味議題的接觸主要的問題思考和終極關懷在於,品味如何形成分類作用,品味的生產創造、合法性的壟斷和品味的篩選排除如何構成一種品味體制;而在當代消費社會中,品味還可以做為階級區辨的標誌,亦即品味仍具階級或階層性嗎?還有階級/階層品味或消費嗎?再就時尚面向,主要透過波特萊爾(Baudelaire)、班雅明(Benjamin)筆下的巴黎、齊默爾的柏林以及清末民初的上海,探討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的時尚、空間(拱廊街、林蔭大道、咖啡館、百貨公司)、人物(dandy、漫游者)和摩登發明(煤氣燈、攝影)如何構作出一種都市現代性的經驗;另一方面也從理論和歷史面向探討時尚化的身體與服飾的關係,服飾如何做為一套自我表現的身體技術工程,打造出流行時尚的身體,服飾如何成為掌握時尚流變、社會變遷和身體形態以及性別、身份和自我建構的重要線索;同時也藉由飲食、化妝、時裝攝影等當代現象的分析,理解時尚如何生產社會標準和操控機制;最後則進入十九世紀末歐洲和中國晚清的時尚品味生活史,特別是女性在時尚現代性中扮演的角色。
貳、作業規定
一、課堂進行:課程以討論方式進行,每週安排同學負責閱讀材料之摘要報告(不超過兩頁,注意結構完整,重點清晰,表述精當),並提出問題(注意問題意識掌握與提問方式),除嘗試回達所提問題外,也帶動全班討論。
二、平時作業:每位同學需就各週之指定教材,任選四週撰寫閱讀心得,期中考前和期末考前各繳交兩篇,每篇一頁左右,也可提出問題,簡要說明提問原因並試著自我回答。
三、期中和期末考試
參、成績配置
課堂引言和參與:20%
平時作業: 20%
期中考試: 30%
期末考試: 30%
肆、課程進度
9/17 課程導論
品味/時尚:基本理論
9/24 中秋節放假
10/1 〈哲學美學和品味的提煉〉(Gronow, 17~38)〈品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