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朝诗两首电子课件.ppt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9 南朝诗两首; 课文导读;谢灵运(385-433),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其母亲是王羲之的外孙女。谢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时有佳句。
;《登池上楼》
刘宋景平元年的春天,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当时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写下《登池上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即将离开京城建康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写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课文导读;1.注音
;2.通假字
;3.解释词义
;动词,迫近;4.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3)杂英满芳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下如流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
; 课文导读;精读
探究;精读
探究;(2)《登池上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诗人主要是在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所闻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仕途遇挫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满园的生机勃勃,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胸怀得到暂时的解脱。然而诗人仍难以尽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诗歌转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决意归隐。后六句中“祁祁”二句写诗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索居”二句写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久难耐,因而难以安心做??。诗人寄情于景,以景写情。;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历来为诗家所称道,请你品评一下,体会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显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
;(4)比较《登池上楼》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说说谢灵运与谢朓的山水诗风格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将玄言与山水加以沟通,寓理于情,带有一些“玄言”色彩;谢朓的山水诗则主要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结构
图解;写法
赏析;主旨
感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