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的论文.docVIP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的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的论文.doc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的论文  摘 要: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失业问题严峻,凸显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缺位问题。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基尼系数表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整体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但泰尔指数反映出农村间公共就业服务发展极不平衡,且有扩大趋势。政府应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建议设立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劳动力输入和输出的双赢。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转移支付      近几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议题备受学术界追捧,某些领域的均等化问题也随之受到社会关注,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体育等,然而,对于直接关乎国民就业、百姓生计、社会秩序和正义的公共就业服务(pes)却甚少谈及。pes是市场经济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它能够减少市场信息障碍,促进劳动力市场的高效、有序运行,同时又涉及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歧视以保障国民基本就业权力。2007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过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构建了我国pes体系框架,规定了pes的组织、对象、内容、管理职能以及同相关组织机构的关系等,但体系的具体建设,比如,资源特别是财力的配置、推进道路选择、评价标准等,还有待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界摸索和探讨。本文将探讨以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为资源配置导向,来逐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缺位的实证分析   (一)pes供给与需求相脱节   pes是大多数国家重要的社会保障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市场的润滑剂和稳定器。.然而,我国的pes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构建劳动力信息市场是pes最基本功能,也是能够最有效率地促进就业的pes手段。从满足我国现实需要、经济条件和政府提供能力出发,应该把三者作为基本pes内容,并强调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关注,然而,基本pes现实情况堪忧。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中,介绍机构占13.6%,委托亲友找工作占53.1%,参加招聘会占9.8%,应答或刊登广告占1.9%,为自己经营准备占6.9%,其它占14.7%。200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属就业介绍机构24806个,机构从业人员8.1万人,登记求职人数3494万人,如果将委托亲友找工作人员作为潜在的就业服务对象,剔除其它类型介绍机构分流人数后,公共就业介绍机构还有1.37亿潜在服务对象,按现在pes机构情况远不能满足需求。公共培训中心培训303万下岗和失业人员,只占失业人员的36%。现在pes机构大多实现了计算机化,但网络化水平不高,而根据behncke(2007)等人研究表明,网络能够提高就业介绍、咨询的效率和就业机会,这也是欧美国家降低社保支出,又能有效运行的一大原因。   (二)pes“空间”不平衡   pes缺位不仅表现在落后现实需要,还表现在地区差异上。基本pes已经是保障劳动者最低就业权益的界限,因此,均等化的基本pes应该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保障每一个pes需求者能够充分满足其基本pes需求。公平原则在影响基本pes提供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pes同财政提供能力无关甚至是负相关;另一方面是基本pes同影响劳动者基本pes需求的因素正相关。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财政能力指标可以用gdp、人均gdp、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表示,影响劳动者基本pes需求可以用劳动力、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乡就业人数表示。用pes职工数和pes结果作为基本pes供给,使用eviews软件分别做它们同需求和财政提供能力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用自变量p值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结果表明pes职工数同劳动力强正相关,同地方财政收入显著正相关;pes结果同劳动力和地方财政收入强正相关。从回归结果看,还无法准确判断地区差异情况,因此后面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来反映地区差异。   由于年鉴pes职工数不区分城乡,因此,这里借用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来衡量地区间pes职工数和pes结果差异。受数据限制只计算了2001-2007年份的基尼系数和2005-2007年份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pes职工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存在差异,2006年基尼系数最低0.1665,2002年最高0.2391。如果按照收入基尼系数标准判断,系数接近0.2,pes职工数属于绝对均等,但该判断不适用于基本pes均等化。因为基本pes已经是底线,更何况目前pes提供水平还远无法满足基本pes需求。pes泰尔指数也表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存在差异,乡村内差异是造成各地区pes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大时其贡献率达到79.57%,而城乡间差距因素也不容忽视。总体上看基本pes各地客观上存在差异,但有缩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