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汇.doc

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汇

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 来源:[史志办] 时间:[2005/3/3] 浏览:[785] 字体: [减小 增大] 五峰山属泰山支脉,主峰海拔395米,位于五峰山乡石窝村东侧,在县城东南20公里处。五峰山与泰岱相连,金元时建洞真观于此,后遂与泰山、灵岩并称“三山”。 五峰山因有5个并列的秀丽山峰而得名。5座山峰呈半圆形,从西向东依次为:聚仙(一称迎仙)、望仙、会仙、志仙、群仙峰。五峰绵亘错列,云绕峰巅,泉出石罅,环抱在绿树浓荫之中,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有山内八景和山外八景。山内八景是仙人台、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无影庙、青龙峪、白虎峪和清冷泉。山外八景是青崖积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粟朝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岭牧樵。五峰山自南北朝以来,便有佛事活动,自金元以来,这儿辟为道观,成为道教胜地之一。自古是隐士幽居和人们游览的地方。 五峰山古建筑群遗址位于五峰山上,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分南观、北观,庙宇多修在北观,后院向北有高达91级的石阶,上有月台。观内建筑有:碧霞宫、真武殿、三元殿、玉皇殿、龙神殿等,大部分在清代已倾圮。现存殿宇为林场占用。 1979年9月3日,经济南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五峰山古建筑群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胜景简介: 一天门 位于峪口处,这里有石砌盘路,盘路开始处,两崖并峙,形如关隘。明代万历年间,道士周云青的弟子史奇峰曾在这儿修建过“广生殿”、“伏魔宫”等殿宇,并用巨石筑门,称为“一天门”,门上修阁,为“迎恩阁”。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重修。今门尚在,但阁已不存。 洞真观 一名神虚宫,北观,俗称大庵。坐落在五峰山山阳志仙峰下,是全山的主要建筑,建有三元殿、真武庙、玉皇殿、三清殿、九莲殿、吕祖庙等,是风光精华之所在。《五峰山志》记载,洞真观创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年),为全真教道士丘志原所建,王志深、李志清等增修扩建,始有道院,金宣宗贞柘间(1213~1217年)定名为“洞真观”。洞真观在元、明两代均有所扩建,元代又封为“护国神虚宫???。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命黄冠周云清辟山重修,“创构宫宇,楼殿岿崇,金碧辉荧,号称极盛”。朱翊钧为供奉其母李太后,修建了1座豪华的九莲殿,封太后为九莲菩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派遣全真道士周玄真(即周云清)在这里刻印了《道藏》全经480函。改洞真观为“保国隆寿宫”,并敕建隆寿宫石坊。望仙峰半山腰上尚存“青帝宫”遗址。青帝是道教奉祀的神灵,为五天帝之一,居东方,主春,又称“苍帝”、“春帝”。此时,这里的道教活动空前兴旺,宫观殿宇富丽辉煌。观内古柏参天,青翠欲滴。有古银杏1株,腰围6.5米,高30米左右,当植于建观之初。 洞真观中有许多古碑,其中最早的碑刻是三元殿前金大定十年礼部牒碑,碑文记载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年(1162年)礼部奉敕赐万寿院牒文。另外,玉皇殿前西壁有元定宗三年(1248年)元好问撰文、王万庆书石的“金洞虚宫记”石刻。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仕金,曾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诗文蔚为一代之宗。金亡后第二年(1235年),他曾到济南游历,撰《济南行记》,对济南山川多有题咏。 元都观 又称南观、玄都观,址在洞真观正南,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德王府在今济南市珍珠泉大院)。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年)封其二子朱见漭为德王,初国德州,后改济南。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朱见潾到济南就藩,直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德王朱由枢被清兵俘虏,共历7代172年,其中六代德王(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德端王)的陵墓都在五峰山附近的青崖山南麓。民国初年,元都观内建筑已废圮,仅有的殿堂成了看林人的住所,现仍存“八字墙”、墓门等。南观现为解放军某部驻地。 崔先生像赞碑 洞真观内有明清碑碣数十块,以此碑最为珍贵,该碑立于玉皇殿前东侧。崔先生,名道演,字玄甫,号真静,是金代道士,洞真观的修人。此人秉性善良,博览“三教”群书,融儒、道、佛三教为一炉,更精通医术,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为穷人做过许多好事。他父母去世后,离家拜东海刘长生为师,在五峰山修炼得道。后人为纪念他,修了此碑。碑正面是沈士元刻画的崔先生肖像,另有元好问、刘祁、杜仁杰像赞各一,书体分籀、篆、隶3种;碑阴是杜仁杰写的《真静崔先生小传》。此碑书、画、刻俱佳,后世金石家多有著录。 清泠亭 又称志仙亭,在志仙峰下,清泠泉边。亭为石筑,单檐四角攒尖顶,有4根石柱,亭柱上分别镌刻英树琴和黄易二人的楹联。英联为“到此息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