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猜猜 我是谁; 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对人民的统治残酷,横征暴敛,矛盾激化。 公元1351年,在颖州爆发了农民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接着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相继响应。短短一年时间,就有数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与……;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农民起义)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 年号洪武 都城:应天 (南京);;《明史·太祖本纪》中这样记载:“资貌奇伟,奇骨冠顶”;;材料一:“胡惟庸案”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皇权极大加强。;皇帝;材料三: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思考:锦衣卫的职能?作用?;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1、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2、从考试的规定和内容看,禁锢人心,束缚思想、扼杀了创造力。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造成严重阻碍。;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太祖分封了24个藩王。有每王辖军三护卫,有兵16000人。而燕王朱棣更拥兵十万,宁王朱权镇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蒙古兀良哈三卫骑兵皆归其统辖。藩王势力的膨胀,构成对中央的极大威胁。;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 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 死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年号“永乐”。;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势力膨胀的朝代。从明成祖时,就利用宦官来加强统治。东厂即有宦官掌管。在明朝中后期,宦官常常左右朝政。 ;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皇帝;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课堂练习;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北京 D、执行削藩政策 ;5、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6、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7、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A商王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沿岸地区。;1)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宣扬明朝的国威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刘家港;;时间;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坐船;战船;马船;水船;; 郑和下西洋取得了巨大成功,上述材料说明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规模大,到达地区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为了显示明朝的国力强大,人民富足,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劳民伤财,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