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 2.pptVIP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 2.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 2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2.辨明用法 ;D、如文言中表示语气的助词“矣”,已被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了”“呢”“啊”等所取代。 ;虚词词性;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 ①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 ③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例如: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你们赵国)一定要用长安君来作为人质,(我们齐国)援兵才会派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其:语气助词,一定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请【以剑】舞。 ④故燕王欲结【于君】。;例如: ①河水清且涟漪。 ②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文公和秦穆公的军队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失礼。;助 词;一、位置推断法;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4.送孟浩然之广陵 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顷之,烟炎张天 ;;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例如:; 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断方法。;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九、以(8次) 1、 介词(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 “用”“把”“凭”“按照” 等。 (2)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而”等。 2、连词,相当于“而” (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 (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 (3)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4)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 (5)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 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3、动词,可译为“认为” “带领”等 4、复音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所以”等。 5、通假“已”,译为“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解释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 ①余船以次俱进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⑤以刀劈狼首 ⑥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⑦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⑨敛赀财以送其行 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十五、之(5次) 1、代词: 2、助词: 3、动词:;辨析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 ;十三、于(4次) 1、介词(+宾语) (1)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 为 “在”“到”“向”“从” “对”“对于” “比” “到”“自” “跟”“同” “给”“由于”等。 (2) 表被动,译为“被”。 2、复音虚词“于是” (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连词 (2)在谓语前后可译为“在这”“从这”,介词 3、通“吁”,语气词 ;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业精于勤荒于嬉 (8)吾祖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