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兴趣——打开精彩数学课堂的钥匙
兴趣——打开精彩数学课堂的钥匙
大庆路小学 李娟娟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如何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又有趣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呢?捧着这样的理念我认为有三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新课程强调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的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真正乐学,成功。
所谓创设一个良好的、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这样才能达到创设有效情境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抓住学生已有经验、变静态为动态情境
教育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数学教学可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为素材,顺着经验引发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如教学《元、角、分的简单计算》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主题图进行生活化、动态化处理,用多媒体演示超市的内、外景,然后用特写显示文具盒、橡皮的价格标签(文具盒8.00元 ,橡皮0 .50元)创设学生购物的情境。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对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其实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教师一旁的导,就能更充分、形象地认识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把他们作为认识的基础有意识地向更高层次延伸,“如果我带了10元,想买一个文具盒,售货员阿姨还应找我多少钱?”或“如果我只带了5元钱,想买文具盒,够吗?不够的话还缺多少?”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缺乏,从而促使他们进入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抓住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生活中细小的事例中出发,就会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从学科数学观回到生活数学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以实验法巧妙设计情境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在一些抽象的知识上,要抓住关键,巧妙设计,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如《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有关物体质量的单位,但他们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单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用秤称一称1克和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的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感知。然后教学“1000克=1千克”时更应巧妙设计,让学生把2袋500克的砂糖与1袋1千克的砂糖分别放到天平的两端,发现指针正好指着刻度0,天平平衡了,由此再得出“1000克就等于1千克”,学生就很自然地接受了,通过这种实验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了真实的经验和感触,同时也使问题更生动、直观。
(三)故布疑阵、引“生”入“课”
所谓故布疑阵,就是通常所说的设疑,通过有意设置障碍、悬念的方法造成疑惑,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设疑、解疑可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他们积极思考探索的欲望,当学生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在适当给予解惑,使之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比一般的平铺直叙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一般都会在一开始就设置疑问:强强今年12岁了,为什么他却只过了3个生日?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2月联考试题(含答案).doc
- 学案11二轮专题复习5. 1世界近代政治文明3张.doc
- 19天涯若比邻1.ppt
- 高二历史课件:《碰撞与冲突》(人民版必修三).ppt
- 2017届江苏省联盟大联考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doc
- 《达尔文》人物传记选修.ppt
- 九年级历史知识(中考)点2017.ppt
-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Russia 俄罗斯.ppt
-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docx
- 功能设计_MM_MM015_报废单_20080109_v2.0.doc
- 功能设计_MM_MM021_采购订单批导入程序_20080108_v1.0.doc
- 功能设计_MM_MM020_出库单_20071205_v2.1.doc
- 功能设计_MM_MM019_入库单_20071205_v2.1.doc
- 功能设计_MM_MM018_领料单_20080114_v2.0.doc
- 功能设计_MM_MM016_ERP与招投标系统接口_20080327_v1.2.doc
- 功能设计_MM_MM014_退库单_20080109_v1.0.doc
- 功能设计_MM_MM013_物料盘点清单_20080114_v2.0.doc
- 中考数学知识点1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pdf
- 七年级数学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期中综合检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