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戊戌维新运动研究概况
第二节、戊戌维新运动
第三节、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研究状况; 1953年,翦伯赞率领一批专家编成《戊戌变法》
(神州国光社出版)。这套资料丛刊是迄今为止
最为详备的有关戊戌变法的史料。;2、建国前的研究状况:;3、建国后至文革前:; 4、文革后对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二、戊戌维新的研究成果;陆乃翔等编:《康南海先生传》
沈云龙:《康有为评传》
马洪林:《康有为大传》和《康有为评传》
林克光:《革新派巨人康有为》
何一民:《维新之梦--康有为传》
齐春晓与曲广华:《晚清巨人康有为》
孟祥才:《梁启超传》
李喜所与元青:《梁启超传》;三、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三种观点:戊戌变法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改良主义运动,应称为改革或者改良。以陈旭麓为代表。;2、关于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3、关于康有为的《大同书》;(1)大同社会的政治结构;(2)社会结构;(3)大同社会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4)大同社会的生活;4、关于康有为的历史地位的评价; 康有为生于1858年,卒于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 康有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座落于南海市灶镇银河乡苏村,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 镬耳屋。; “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这首诗生动的重现了康有为在西樵山白云洞三湖书院苦求变法强国之路的历史。;Date; 第二节、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 ; 甲午战后:
(1)经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
借款、修路、、开矿、设厂、开设银行;白银7亿两;国名;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英国先后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庆附近地区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俄国除了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法国先后取得了四川灌县、犍为、威远、綦江、合州、巴县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权;德国先后取得了山东胶济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城、潍县、烟台等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行业名称;
*资本输出的影响:
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了。;
(2)政治:直接割地转变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ate;威海卫;;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
(1)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激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3.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清政府统治危机也日益加深。
(1)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加深;
外债沉重、自然灾害严重引发财政危机;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根本)
(2)措施:
节支增收
(3)结果:
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4、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为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思想基础)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实践:A.办学堂讲学:万木草堂;B.著书立说: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拒和
迁都
变法
练兵;D.创办报刊:《中外纪闻》
E.组织学会:
成立强学会(1895 . 8;北京、上海;政治团体)
;F . 开展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2)康、梁等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
办学堂: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上书: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创办报刊:《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强学会;;;(3)康、梁等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
A.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B.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C.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
总之,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5.变法得到了清政府一部分官员和光绪支持。
;二、维新运动的发端 ;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