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第三讲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导论:第三讲教程

第三讲 知识、真理与科学;* 为何需要认识论(epistemology) ∕ 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 ——理解人性, 探索世界 [复习第一讲]。 “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是他们从事复杂高深思考的能力. 只有人类才具有制造飞机或微波炉, 创作《哈姆雷特》或写交响乐, 提出相对论或发现DNA所要求的认知能力. 我们有着关于世界的极为丰富的知识, 其中绝大部分所涉及的事情是其他动物甚至连想都无法想象的. 这些知识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而且帮助我们在飞向月球或治疗癌症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我们为什么能够从事如此复杂高深的思考, 获得如此丰硕的知识?这就是认识论——即知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Pollock and Cruz《当代知识论》第1页) ; 思考: (1)为什么知识、真理和科学是值得追求的? (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2)何谓认识论 ∕ 知识论?它与第二讲讨论的形而上学 ∕本体论问题有何关系? (参见《大问题》第17页和第457页) 复习:第一讲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区分, 或 “知识”与“意见”的区分 (参比巴门尼德) ; 1.认识/知识的分类 有多种分类方式, 在此只介绍两种: 按认识的对象区分: (1) 关于事实的认识——命题知识 (2) 关于实践的认识——实践知识 (3) 关于特殊事例的直接认识——亲知知识 按认识的根据区分:(a) 经验知识;(b) 先验知识; 将知识区分为命题知识、实践知识和亲知知识只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实际上三者常常互相牵连。从历史看,认识论 ∕ 知识论主要关心命题知识,因为多数哲学家认为这种知识典型地表达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认知关系,而且它能为理解实践知识和亲知知识提供一个分析的参照模式。 何谓 “命题” (proposition)?简言之,一个命题就是由一个具有真假的陈述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它可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可被断定、否定、争论、坚持、假定、蕴涵、预设等。 当我们说一个认知者 S 知道一个命题P 时,就表明S 具有关于P 的知识。据此,对知识本性的探索便可由分析 “S 知道 P” (S knows that P) 的满足条件入手。; S 知道P 当且仅当: (1) 认知者S 相信他所说的命题P (信念条件); (2) P 是真的(真值条件); (3) S 相信P 为真能得到辩明(justification)(辩明条件)。 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 表达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分而必要,合而充分。 ——知识就是被辩明为真的信念。(参《大问题》第179页); 条件(1)揭示了认识主体S 与认识对象P 之间的一种特定 关系——相信。信念是一种独特的命题态度:相信P 意味着倾向于赞成、接受P。 条件(2)显示了知识与真理的密切关系:P 为真是S 对P 具有知识的必要条件。该条件要求知识具有真理性,以排除无知或错误的意见(复习第一讲)。 条件(3)表达的正好是S 相信P 为真这件事能根据充分理由而得到辩明。 提示:自1960年代以来, 这些知识条件在持续不断的争论中得到了深入讨论, 而且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知识分析模式。; 知识的预设 (presupposition) 就是 位于我们所有知识和信念基础处的哲学原理, 没有它们, 我们就无法相信、认识或思考任何东西(《大问题》第182页)。换言之, 知识的预设就是那些被当作所有知识主张和论证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式的哲学原理(参见第462页)。 这个概念表明了认识论(知识论)与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关系:所有知识主张都预设了一定的形而上学原理。 《大问题》举例:(1) 世界存在着; (2) 凡事皆有原因∕结果。; 1.命题真理的典型分类 莱布尼茨分类:“推理的真理”与 “事实的真理”。 类似地, 有“休谟叉”:“理性真理”(先验真理[如2+2=4]) 与“事实”(经验真理[如“印度有老虎”])。(参《大问题》第189页) 据此, 便可明白前面所说经验知识与先验知识区分的根据了, 而且也容易理解《大问题》第175—179页关于“真理的两种类型”的论述了。 简记: (ⅰ) 理性的、先验的、必然的真理/知识; (ⅱ) 事实的、经验的、偶然的真理/知识。; 典型观点: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 真理的本性可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予以表达: “说某种是的东西不是,或者说某种不是的东西是,这是 错误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