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工安全技术案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从业人员上岗操作安全培训;教学内容;一、电镀发展历程及术语;电镀概述;电镀的发展;电镀的功能;1定义:电镀概念;1.2化学镀 在经活化处理的基件表面上,镀液中金属离子被催化还原形成金属镀层的过程。;1.3电镀分类 按照镀层金属种类分两类:一类,但金属镀层,镀锌、镀铜、镀镍、镀铬、镀锡、镀银等;另一类,合金镀层,镀仿金、镀铅-锡合金。 按照金属镀层的电位不同分两类:一类是阳极性镀层,如钢铁镀锌;一类是阴极性镀层,如钢铁镀铜、镍、铬等。;2、电镀工艺;挂镀:龙门式挂镀生产线;挂镀:手动挂镀生产线;挂镀:自动挂镀生产线(连续镀);挂镀的主要设备:镀槽、挂具、电源。 ;挂镀:钛挂具;挂镀:钛挂具;滚镀:龙门式滚镀生产线;滚镀:自动滚镀生产线(连续镀);滚镀的主要设备:镀槽、滚筒、电源、传动装置。;滚镀机:单机;电镀典型工艺流程 ;高耐蚀性电镀典型工艺流程 ;3、镀覆方法术语;3.4 钢铁发蓝(钢铁化学氧化) 将钢铁制件在空气中加热或浸入氧化性的溶液中,使之于表面形成通常为蓝(黑)色的薄氧化膜的过程。 3.5磷化 在钢铁制件表面上形成一层不溶解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4 、镀前处理术语;4.4 机械抛光 借助于高速旋转的抹有抛光膏的抛光轮,以提高金属制件表面光亮度的机械加工过程。 4.5 有机溶剂除油 利用有机溶剂清除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5、电镀工艺及原料;碱性氰化镀锌: 原料:氧化锌、氰化钠、氢氧化钠、光亮剂等。 工艺条件:10-45℃(根据含氰浓度略有不同),电流密度:1-6A/dm2 . 氢氧化钠作用:防氢脆、增加电流效率。 光亮剂作用:光亮、以前用硫化钠,现在用新型光亮剂(特种有机物)。 ;镀锌层的钝化处理: 原料:铬酐、硫酸、硝酸、氟化钠、碳酸钡、冰醋酸、磷酸、三氯化铬、盐酸。 工艺条件:pH:0.5-2.0,酸性环境。 温度:室温;时间,快的3-5s,慢的2-3min。 ;5.2镀铜 从镀液的pH来分,主要有碱性镀铜、酸性镀铜。酸性镀铜:硫酸盐镀铜;碱性镀铜:氰化镀铜、焦磷酸盐镀铜。一般镀铜很少单独使用,与镀镍、镀铬联合使用。 氰化镀铜一般打底,再采用硫酸盐镀铜增加镀层厚度。 ;原料: 氰化亚铜、氰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光亮剂等。 工艺条件:50-65 ℃(预镀铜温度可以在常温下完成),电流密度:0.5-3A/dm2 . 钝化: 苯并三氮唑、透明清漆、电泳漆等。 ;二、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料的危险性 1.1空气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 常见气体类有害物质:二氧化硫、硫化氢、氧化氮、氨、氯化氢、氟化氢、氰化氢、二硫化碳,酸雾,有机溶剂(丙酮、甲醇、甲醛、三氯乙烯)蒸气,含金属离子的蒸气等。 其他危险气体有:氢气、氧气等。;空气有害物;1.2水体中有害物质 常见的有:氰化物,六价铬和三价铬,镉及镉化物,铅和铅化物,汞和汞化物,镍和镍化物,铜和铜化物,锌和锌化物,各类酸和碱,添加剂等。 其中,氰化物毒性高,金属离子强调蓄积性,酸和碱主要表现为腐蚀性(对人体的化学灼伤)。 1.3电镀泥:含重金属,注意酸性物质接触。 ;水体有害物;2、生产过程中危险性 2.1镀前准备作业的危险性;作业岗位;作业岗位;电化学除油 电化学除油又称电解除油,是在碱性溶液中,以零件为阳极或阴极,采用不锈钢板、镍板、镀镍钢板或钛板为第二电极,在直流电作用下将零件表面油污除去的过程。 电化学除油液与碱性化学除油液相似,但其主要依靠电解作用强化除油效果。 通常电化学除油比化学除油更有效,速度更快,除油更彻底。;碱性除油液 通常碱性除油液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碱或碱性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两种价格便宜的强碱性物质。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磷酸盐既是碱的来源,又起着螯合钙、镁等金属离子软化硬水,并缓冲溶液pH值的作用,硅酸盐形成的胶体膜可保护铝、锌等两性金属不受腐蚀。有机添加剂起辅助乳化和分散油污的作用。 电化学除油工况 电化学除油将工件放在80℃的溶液中10-20min;电解除油也要将碱液加热到70-80℃,将工件挂在阳极棒或阴极棒上。;作业岗位;作业岗位;浓硫酸(常用98.3%,70%以上)的危险性: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毒性,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助燃。 1)硫酸稀释的危险性,稀释过程中要及时散热,边稀释边搅拌,防止聚集热量使溶液温度急剧上升。 2)硫酸的稀释过程防止颠倒。 3)正确的稀释:“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见右图→。;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作业岗位;丙酮 X 浓硝酸、硝酸、盐酸、硫酸 碱 X 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氯化氢 双氧水 X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