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找矿技术化与应用
数字找矿技术与应用——以西南“三江”南段矿产资源评价为例;一、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概念;0.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概述 ;1. 矿物资源潜力区的概念 ; 由于缺乏来自钻孔的直接信息,找矿有利地段的圈定主要依靠与已知和已开采矿床的有利于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环境和标志的对比。主要目标是鉴别被评价地段矿物资源产出的有利地质环境。矿床模型,尤其是包括解释成矿过程和有利成矿环境的模型是一个地区资源评价的强有力工具。此外,要考虑评价地段成矿过程与成矿环境的内在联系。如果一个矿床模型的基本条件被满足,诸如容矿围岩的成分、构造有利性等因素能被用于更精确地确定找矿有利地段及其成矿有利度。
R.B.Taylor 和T.A.Steven(1983)将矿产资源潜力区定义为高、中和低三种类型。;(1)?? 高级矿物资源潜力区 ;(2) 中级矿物资源潜力区 ;(3) 低级矿物资源潜力区 ;(4) 影响矿产资源评价的主要因素;2.矿产资源体的基本属性 ;3 .矿产勘查的商业战略;3 .矿产勘查的商业战略;4 关于资源评价中的地学数据;(1) 地质信息;(1) 地质信息;(2) 地球化学信息;(2) 地球化学信息;Fig .A
TM Image of western Shandong terrain ;(B)The vertical second derivative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continued upward 3km in Tongshi gold field
;(3) 地球物理信息;(3) 地球物理信息;(4) 遥感信息;(5) 矿产勘查中的信息技术;(5) 矿产勘查中的信息技术;(5) 矿产勘查中的信息技术;(6) 矿产定量勘查评价的方法和流程;(6)矿产资源评价流程;二、致矿信息提取与控矿因素分析;0.引言;主攻矿种:
铜、铅、锌、银、金。;(一)重磁遥感异常提取及其构造模式;矿产资源评价分析系统(MORPAS3.0)
;重力上延1Km;重力上延5Km;重力上延10Km;重力上延20Km;重力构造模式图;航磁上延1Km;航磁上延5Km;航磁上延10Km;航磁上延20Km;航磁构造模式图;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根据重力构造模式(图2),结合遥感影象模式(图3)表明:(1)靠近研究区西侧(怒江和澜沧江)的主断裂主要为NS向断裂,靠近研究区东侧(哀牢山、沅江)主断裂主要为NW-SE向断裂;重力构造模式(深部构造模式)与遥感影象模式(浅部构造模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主断裂具有明显的控矿性质,譬如SN向主断裂对兰坪金顶超大型Pb-Zn矿床等矿床的控制以及NW-SE向主断裂对金宝山大型Pt-Pd矿床和老王寨超大型Au矿床的控制。(3)矿床的具体定位受主断裂和次级断裂的交汇域控制。;(二)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提取地球化学异常; 多重分形滤波(S-A)法;1. 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图4c Cu的LnA(S)-lnS图, 使用最小二乘法模拟三条具有不同斜率的线段,并分别获取三个临界点: LnS0=9.05, LnS1=7.3, and LnS2=6.5。
;S-A 法;地质统计学技术揭示的Cu剩余异常(右图),左图为原始含量图;2. 区域异常提取; ;地质统计学技术揭示的Zn剩余异常(右图),左图为原始含量图;3.局部( 兰坪-金顶地区)异常提取(据成秋明);3.局部( 兰坪-金顶地区)异常提取(据成秋明);4.综合控矿因素分析-重磁构造与Cu异常分布;4.综合控矿因素分析-重磁构造与Zn异常分布;4.综合控矿因素分析-重磁构造与Pb-Zn-Ag组合异常分布;三、致矿信息集成与资源潜力评价;1.证据权的基本原理;1.证据权的基本原理;面积单位=单元
N(T)=10000(总面积)
N(B)=3600(异常面积)
N(D)=200(矿床面积)
N(B ∩D)=180(异常中的矿床面积);1.矿床(D)出现,异常(B)出现的概率
P( B │ D )=P( B ∩ D ) /P(D)=180/200=0.9
2.矿床(D)不出现,异常(B)出现的概率
P( B │ D ′ )=P( B ∩ D ′ ) /P(D ′ )
=(3600-180)/(10000-200)=0.3490
3.矿床(D)出现,异常(B)不出现的概率
P( B’ │ D)=P( B ′ ∩ D ) /P(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