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思南万寿宫大门楹联历史玄机.docVIP

揭秘思南万寿宫大门楹联历史玄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秘思南万寿宫大门楹联历史玄机

揭秘思南万寿宫大门楹联的历史玄机 李文仪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思南万寿宫位于思唐镇中山街,是思唐镇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之一。整个建筑坐西向东,临街为山门,以石阶相连,建筑群包括戏楼、正殿、两侧厢楼等。其中戏楼由数以百计的木质斗拱支撑巨大层顶,结构独特,造型优美,气势宏伟。关于它的始建年代,以前资料显示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重修于明万历二年(1574),为江西商人筹资兴建,俗称“江西会馆”或“豫章家会”。但是,《贵州建制史新论》的作者,原思南县文化馆馆长田维华先生却在其书中认为万寿宫始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是首任贵州防御使田佑恭官邸的一部分,是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于是年‘令全国各地修道观’的产物。将万寿宫的历史提前了将近400年,一时引起诸多质疑…… 由于质疑之声不绝,于是关于万寿宫大门边那副内容为“惟公德明显于西土,使君寿考式是南邦”的楹联的理解也就有了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当然是前面提到的田维华先生的理解。他认为这副楹联颂扬的是田佑恭,是田佑恭开置黔南路历史功勋的一个证据。 第二个版本是传统的理解,见于《思南文化旅游读本》一书中。书中《万寿宫:缩微的乌江文化大观园》一文是这样叙述的:“……而江西客商主要祭祀的是许仙,大门楹联有助于我们了解万寿宫的文化背景:‘惟公德明显于西土,使君寿考式是南邦。’在江西商旅的地理坐标上,贵州思南自然是江西之西,江西之南,于是有了‘西土’和‘南邦’的概念。对联颂扬的就是许公。许公何许人也?……姓许名逊,曾任旌阳县令,后弃官东归……到136岁时得道成仙,……举家四十二人……所养鸡犬亦随之而去,于是有了‘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著名典故……” 一个说颂扬的是田佑恭,一个说颂扬的就是许公,而对于楹联本身均未作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那么,楹联颂扬的究竟是此“恭”,还是彼“公”呢? 让人茫然。 田佑恭自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入朝领旨开置“黔南路”起,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征战十余年,使“诸夷落皆降,拓地环两千里”从而一统贵州,并于1118年在思南修建州城,可谓战功卓著。而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既可谓“西土”,亦可谓“南邦”。说这对联颂扬的是田佑恭还真合适。 “贵州思南自然是江西之西”,但思南与江西中部正好处在同一纬度上,说思南是“江西之南”似嫌牵强。当然,以许公“得道成仙”的名望,其“式是南邦”的南邦也许就是江西所在的江南大地。这样一想,颂扬许公也对,况且许公是万寿宫的主神,也该是他呀! 这好话还真是人人都喜欢呵,套在谁身上都合身! 还是茫然。 越是茫然,我越是想知道这副楹联究竟有什么玄机。上联“惟公德明显于西土”八个字似乎一目了然,没什么深意;下联“使君寿考式是南邦”八个字中就“式”字不好理解,什么意思呢?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式”字应解释为“模范”或“榜样”之类,两公都堪称“南邦是式”啊!还是扯不清颂扬的是此“恭”,还是彼“公”? 还得茫然? 脑海里忽然闪出一个词“用典”,这是古人写诗作对子的惯用手法。那么,找找看这些看似平常的歌功颂德之语是否有什么来头或背景,也许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来头还真大: 上联八个字分别来自《尚书》中的《洛诰》和《泰誓(下)》,下联八个字则分别来自《诗经》中的《楚茨》和《崧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两者分列儒家经典“五经”的第一、二位,可谓身份尊贵,不同凡响。看来这副楹联在“用典”上用意高深,耐人寻味。 《洛诰》一文的历史背景是:洛邑(即后来东周的首都)建成了,由谁来居洛治理,是周王朝面临的重大问题,周公和成王反复讨论,终于决定周公继续居洛,治理东方……史官将周公和成王先后讨论的对话以及洛邑冬祭时的情况辑录成篇,册告天下,名叫《洛诰》。 “惟公德明”四字是周成王希望周公留治洛邑时,对周公说的称赞之语。原文为:“王若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冲子(冲音同“冲”,冲子:古代帝王的谦称,本意是年轻人,幼童)夙夜毖祀。” 用现在的话说大概是这样:“成王这样说:……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的事而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就早晚慎重进行祭祀好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成王与周公之间亲密的君臣关系,以及君主对能臣的信任和倚重。 《泰誓》一文的历史背景是:武王伐纣,大会诸侯。武王向广大诸侯誓师,所以叫做《泰誓》。泰,《史记》作太,太是极大的意思。 “显于西土”四字是武王颂扬自己父亲周文王的。原文为“……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 翻译过来就是:“……啊!我父文王的明德,象日月的照临一样,光辉普及四方,显著表现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