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和外来文化论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文化和外来文化论述

PAGE  PAGE 6 汉文化与外来文化论述 姓名:邓群 学号:201101140220 班级:11级财管2班 目录 1 前言 2 汉文化简介 3 外来文化简介 4 汉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同化论述 5 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6 结束语 一、前言 由我国的文化特性所决定的,我们的文化就是一种包容的文化,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就能看出,再说中国的文化基础是儒,释,道三家。这三种文化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却因为文化的巨大包容性,能够相互依存。 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搞 HYPERLINK /view/4412817.htm \t _blank 物质文明建设要对外开放,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对外开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只有用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和前进, HYPERLINK /view/241636.htm \t _blank 立于不败之地。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各有所长和所短,各有优势和劣势。只有通过交往,在改革中扬长避短,才能发挥优势,克服弱点,自立于民族之林。在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上,要批判地吸收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去除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还必须坚持以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精华为主,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为辅。首先,要把着眼点放在传统文化这个基点上,它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之魂,是自尊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生机勃勃,茁壮成长。最后,把外来文化拿来,必须结合本民族文化特点去消化吸收,不能生吞活剥,不顾民族文化之特点。 二、汉文化简介 汉文化的称谓来自汉朝,汉朝继承了虞朝、夏朝、商朝、周朝的华夏文明,特别是周礼,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典章、制度取于夏朝、商朝,并且发扬光大。汉朝的礼仪和制度成为魏晋隋唐宋明朝代效仿的典范,确立了历史悠久灿烂的汉文化。 另外,汉朝的发展、壮大,“汉”成为了华夏的代名词。 在春秋战国时期, HYPERLINK /view/6405.htm \t _blank 华夏各诸侯国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大体同时的古希腊文明东西辉映。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 HYPERLINK /view/23604.htm \t _blank 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 HYPERLINK /view/149726.htm \t _blank 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史学也是 HYPERLINK /view/2195571.htm \t _blank 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 HYPERLINK /view/3055.htm \t _blank 司马迁撰《 HYPERLINK /view/10088.htm \t _blank 史记》,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至 HYPERLINK /view/40898.htm \t _blank 清代已形成著名的《 HYPERLINK /view/16492.htm \t _blank 二十四史》;编年体以《春秋》、《 HYPERLINK /view/19124.htm \t _blank 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 HYPERLINK /view/43956.htm \t _blank 杂史、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于汉族学者的手笔。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与数学的成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 其中如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俗名 HYPERLINK /view/67604.htm \t _blank 张遂,683~727)、 HYPERLINK /view/6089.htm \t _blank 郭守敬(1231~1316)等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流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汜胜之书》、《 HYPERLINK /view/31076.htm \t _blank 齐民要术》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