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第1章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1.pptVIP

油层物理第1章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1.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层物理第1章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1

第一章 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 沉积类型 岩 性 分 类 典型油气田举例 碎屑岩 砂岩 疏松砂岩 萨尔图油田、胜坨油田、涩北气田 粉砂岩 文东油田 致密砂岩 枣园油田、靖安油田 裂缝性砂岩 延长油田 砾岩 砾岩 克拉玛依油田 砂砾岩 砂砾岩 曙光油田 裂缝性砂砾岩 蒙古林油田、火烧山油田 泥岩 孔隙缝洞泥灰岩 南翼山油田 碳酸盐岩 白云岩 裂缝孔洞白云岩 任丘油田 裂缝孔隙泥质白云岩 风成城油田 石灰岩 裂缝孔洞灰岩 苏桥油田、塔河油田 生物灰岩 桩西油田 孔隙裂缝藻灰岩 义东油田 火成岩 裂缝孔隙安山岩 风化店油田 裂缝性凝灰岩 哈达图油田 火山岩 车排子油田、石西油田 玄武岩、安山岩 克拉玛依油田417断块 变质岩 裂缝性变质岩 鸭儿峡油田 裂缝性花岗岩 静安堡油田 储层岩石的分类与国内典型油气田实例 99%以上气储量集中在沉积岩储集层中 储量:50% 产量:40% 储量:50% 产量:60% 世界平均 绪论 岩石骨架 孔隙(含有Gas、Oil、Water等) 基质 裂缝 溶洞 裂缝--孔隙 裂缝--溶洞 单重孔隙介质 、单重裂缝介质 、单重溶洞介质 裂缝-孔隙、裂缝-溶洞和溶洞-孔隙双重介质,甚至裂缝-孔隙-溶洞三重介质 均质多孔介质与非均质多孔介质 我们最感兴趣的对象: 油气 必须研究油气居留于地下的空间:油气储层 油气储层性质: 岩石骨架、骨架孔隙中的流体 以及流体在 孔隙中的渗流机理三个部分 采用某些能用实验方法测量的宏观 (即平均)几何参数来描述或反映 多孔骨架几何性质,如粒度组成、比面、孔隙度、饱和度、渗透 率、压缩性、热学性质、电学性质、放射性、声学特性以及敏感 矿物的敏感性。 这些内容也是学好本课程中有关章节及其它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这种采用实验手段研究岩石整体宏观性质 (而不是研究单个颗粒或孔 隙)的方法,也是油层物理学科研究方法的一大特点。 本章着重讨论储层岩石骨架的各种性质 骨架复杂,不能用表示其边界曲面的方程来确定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的饱和度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性 第五节 储层岩石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 第六节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 粒度组成、比面、孔隙度与压缩性、饱和度、渗透 率、敏感性 热学性质 电学性质、放射性、声学特性 Sect1 储层岩石的 骨架性质 岩石的颗粒组成 岩石的比面 分散性 岩石——是颗粒经胶结物的胶结作用而形成的。 岩石=颗粒+胶结物+孔隙 岩石外表体积=骨架体积+孔隙体积 一、岩石的粒度组成 1、粒度:岩石颗粒直径的大小,用“目”表示。 目——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 2、粒度组成(分布函数):各大小不同的岩石 颗粒的重量百分比。(岩石的粒度组成可以决定岩石的许多物理性质) 3、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和作图法 3.1列表法: A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 B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3.2作图法: 粒度组成曲线可定性表征岩石颗粒分布特征(非标准正态分布) C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对比分析 问题:分布曲线形态反映出岩石粒度组成?特点 l尖峰越高,颗粒分布越均匀, ①比②均匀, ③比④均匀。 l尖峰越靠右,颗粒直径越大, ③、 ④比① 、 ②直径大。 l陡峭段越陡,颗粒分布越均匀, ①比②均匀, ③比④均匀。 l陡峭段越靠右,颗粒直径越大, ③ 、④比① 、 ②直径大。 4、粒度组成实验分析方法(筛析法、沉降法等) A、筛析法(sieve or screen analysis method) 筛选范围一般按 或 两个级差),适用于较粗颗粒。 B、沉降法(settling method) : 适用于粒径较细(37um或400目),但用得少。 C、直接测量法 —— 极大颗粒岩样(辅助) D、光学、电学、薄片及图象分析法(特殊岩样) —— 数量少、颗粒小、固结岩样 方法选择:依据颗粒大小和岩石致密程度。 5、粒度参数(粒度组成特征的定量评价) l平均粒径与粒径中值 l不均匀系数α l分选系数S l标准偏差σ ★评价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5.1、平均粒径:岩石颗粒直径的平均值,它表示岩石颗粒分布和集中趋势的参数。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