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省级初评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襄阳市省级初评报告.doc

— PAGE \* MERGEFORMAT17 — 湖北省襄阳市省级初评报告 一、襄阳市城市概况 襄阳市地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湖北省西北部,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全市辖3区3市3县和3个开发区,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3万,城区常住人口172万。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4.5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6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9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2元。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襄阳市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年产量过百亿斤。农产品加工业、畜牧养殖、生猪牛羊出栏总量居全省第一。2家食品生产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食品类中国驰名商标21件。2016年,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676家,食品产业产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4%。 二、襄阳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2014—2016年,襄阳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生产加工逐步规范,食品质量显著提升。2015年,国家对襄阳市食品监督抽检251批次,不合格样品9个批次,合格率为96.41%;2016年,国家对襄阳市食品监督抽检1973批次,不合格样品66个批次,合格率为96.65%,抽检结果显示本地食品安全状况良好,群众满意度达到70%以上。 (一)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有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国有机谷”发展初具规模,“三园两场”面积不断壮大,“三品一标”数量达到387个;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标准化生产基地300多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0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8个;农业投入品管理更加规范,农兽药购销实行电子追溯和处方制管理;定点屠宰落实到位,病死畜禽及屠宰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私屠乱宰行为有效遏制;2016年,经省农业厅监测,襄阳市食用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9.5%。 (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实现电子溯源,129家肉菜流通企业电子追溯体系有效运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普遍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98.7%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达到了《湖北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守信等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83.3%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了HACCP、ISO22000及其他认证,设置了专门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培训每年达到40学时以上,食品采购验收、出厂检验记录完整;企业参与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积极性较高,参保企业414家,参保金额43.9万元,保赔金额3.3亿元。2016年,理赔食品类案例5件,金额1.2万元。 (三)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了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实现“一县一局、一镇一所、一村一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106个乡镇(街道)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88个乡镇建立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60%。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2016名,每万人配备监管人员3.4人。食品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年均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经费达1.16亿元,其中抽检经费1700万元。构建了以市级检测中心为核心,县级检验机构为支撑的检验检测体系,检验检测能力覆盖食品1074个产品、747个参数,县级检测能力基本满足监管工作需要,食品抽检达到5.8份/千人,2016年共抽检34626批次。“两责”落实到位,执法人员培训达到每年40个学时以上,行政执法实现了信息化、模式化管理,检查、处罚、抽检、信用信息及时公开。 (四)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整治有力。建立农村厨师免费培训、体检和聚餐申报备案制度,聚餐申报备案率、厨师建档率、培训率、健康持证率100%。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98%。规模化早餐原材料生产企业310家,占市场供应量90%。78%的小作坊达到规范化标准,建成6个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市政府投入15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小餐饮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便民小餐饮服务区27个;实行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划定临时经营区,定点定时经营;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学校食堂全部实现了透明化、可视化,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全部达到B级以上标准。 (五)风险监测交流到位。建立市县两级卫计、食药监、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风险监测和交流工作机制,紧盯热点难点,实现了风险监测、抽检监测、核查处置、风险评估、信息交流与预警的工作闭环。2014年以来,监测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和食源性致病菌报告2836例,食源性疾病报告1583例,进行风险交流89次。 (六)“重典治乱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