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学-1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有害物及综合防治;本章内容框架:;第一章工业有害物及综合防治;§1.1 概述;§1.1 概述;§1.1 概述; 粉尘的概念 粉尘的来源 粉尘的传播规律 粉尘的危害特性;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细粒子(Dust)。;粉尘(dust):包括所有固态分散性微粒;粒径上限约为200μm; “降尘”:粒径在10μm以上,较大的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可能仍处于浮游状态。 “飘尘”:粒径在10μm以下,在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μm;烟(smoke):包括所有凝壤性固态微粒,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子因凝集作用而生成的微粒,通常是高温下生成的产物 粒径范围:约为0.01一1μm,一般在0.5μm以下。如铅金属蒸气氧化生成的PbO,木材、煤、焦油燃烧生成的烟就是属于这一类;雾(mist):包括所有液态分散性微粒和液态凝聚性微粒,粒径范围约为0.1一10μm 烟尘(fume):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 烟雾(smog):分散性和凝聚性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混合体 粉末(powder):生产中粉料;产尘量较大的行业: 许多工业生产部门,例如冶金行业的冶炼厂、烧结厂、耐火材料厂 机械行业铸造厂 建筑行业的水泥厂、石棉制品厂,砖瓦厂 轻工行业的玻璃厂、陶瓷厂 纺织行业的棉纺厂、麻纺厂 电力行业的火力发电厂 化工行业的橡胶厂农药厂、化肥厂等。; 生产中的主要产尘工艺: (1)固体物质的机械破碎过程:如用破碎机将矿石破碎或用球磨机将煤块磨成煤粉 (2)固体表面的加工过程:如用砂轮机磨削刀具或用喷砂清理粘附在铸件表面的粘砂和氧化皮 (3)粉粒状物料的贮运、装卸、混合、筛分及包装过程:如用皮带运输机和提升机转运物料或向料仓卸料;(4)粉状物料的成型过程:如用压砖机对模具中的粉料进行冲压使之成型 (5)物质的加热和燃烧过程以及金属的冶炼和焊接过程: 如煤在锅炉中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就夹着大量粉尘。锅炉每燃烧1t煤可产生3~11kg的粉尘排放物,而冲天炉每熔化1t铁水平均要产生7kg粉尘排放物。;粉尘的“尘化”作用: 含义:使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空气中的粉尘通过各种尘化作用而产生。 主要尘化作用有:;粉尘--粉尘的传播规律;粉尘--粉尘的传播规律;粉尘的传播规律;粉尘--粉尘的传播规律;粉尘--粉尘的传播规律;粉尘--粉尘的危害特性;粉尘--粉尘的危害特性;粉尘--粉尘的危害特性;§1.3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浓度;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浓度换算;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检测;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检测 便携式有毒气体快速测定仪:;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检测 便携式有毒气体快速测定仪:;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有毒气体检测 复合有毒气体测定仪(法国);有毒气体检测——检定管测定:;有害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有害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有害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有害物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工业有害物的浓度标准;氡及其子体的衰变 放射性活度: 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衰变的原子核数(即衰变速率)。 国际单位为贝可(Bq), 1Bq=1次衰变/秒; 非国际单位为居里,1居里=3.7×1010 Bq。 半衰期来: 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衰变到最初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秒、分、时、年等。;氡及其子体的衰变方式 α衰变: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粒子(氦原子核),穿透力较弱,在空气中的射程为2.5-10厘米;在生物组织中的射程为30-110微米(μm),不能穿透人体皮肤层。但电离能力强。 β衰变:衰变过程中释放出高速电子,穿透力较α射线强,但电离能力较α射线弱。 γ衰变:衰变过程中产生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能量在0.04-4兆电子伏(MeV)之间。穿透力较带电粒子强得多。;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放射性气体及其危害;放射性防护;放射性防护;放射性防护;气候条件参数 --气温;气候条件参数 --气温;气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