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研究概论的论文.docVIP

历代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研究概论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代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研究概论的论文.doc

  历代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研究概论的论文 【摘要】 系统回顾了现代中医对张仲景等历代著名医家消渴病学术思想特点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从古方中筛选治疗糖尿病有效复方和开发新药提供了新思路,由此,笔者提出:①从方药古籍中找到启发,获得理论创新点是治疗消渴病突破的前提。②筛选传统方药是开发新药的立足点。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既有效又能预防并发症且无副作用的方药中分离提取出有效单体成分群,进而开发出作用机制明确能推向国际的新药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关键词】 消渴; 糖尿病; 古籍; 新药筛选  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可供糖尿病患者选择或联合应用,控制血糖达标已不太困难,但如何能同时注意保护脏器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药物副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选用药物的标准也逐渐把药物的安全性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传统中医学将糖尿病按照中医消渴病辨证论治,历代医家在消渴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理论,积累了丰富、宝贵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大量实用、有效、无毒的消渴方剂,所用药物涉及植物、矿物、动物等等,非常广泛,其中现代科学研究所涉及之处乃为冰山一角,所以消渴病传统方、药及历代医家宝贵经验仍是今天值得继承、研发的伟大宝库,对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将会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目前中医界对张仲景等历代著名医家消渴理论研究进行了概括讨论,以期同道共受启发,为创立新理论研发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1 历代医家思想研究   1.1 张仲景张宁[1]认为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多首方剂,均可用于治疗消渴的不同证候,如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在“论”中对这些方证的病机和临证特点均有明确的描述,其中有些方剂虽记载为治疗外感病或其变证,并未记载用于治疗消渴病,但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临证和病机特点的分析和描述,运用其辨治消渴病多有良效。.cOm 日本医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及八味丸对糖尿病的作用,证实了这些方剂均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又以白虎加人参汤较优,并且发现了知母、人参、石膏在降血糖方面的协同作用。熊曼琪[2]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8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总有效率达到86.6%,并总结出该方具有通腑存阴、活血化淤等功效,可降糖、降脂、降低血液黏度,对防治血管神经并发症有一定疗效。   1.2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之《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第一》篇及《千金翼方·卷十九·消渴第一》篇中对消渴病做了深刻的论述。该书共收载有关消渴病论6首、方65首(《千金要方》载方53首,《千金翼方》载方22首,两者重复10首,故实为65首)、灸法6首,内容丰富,认识深刻,涉及病因病机、分型治疗、针灸治疗、预后、禁忌、并发症等,是对唐以前消渴病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3]。   李云虎[4]考证《备急千金要方》收录消渴方虽然大部分源自于前人,但亦有相当的方剂是孙思邈的临证所得,如口含酸枣丸即是其中之一。在治疗消渴病的方药中,一些药物出现的频率较高,如栝楼根出现25次,麦冬15次,地黄13次等。这些药物大多为清热生津之品,且多数现已证明具有明确的降血糖作用,为后世医家在消渴的治疗上选方用药提供了指导。   安小平等[5]总结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之中治疗消渴病方药共52方,其方药组成中含天花粉者23方,麦冬16方,地黄12方,玉竹5方,黄芪4方。认为孙氏立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之大法,所创玉泉丸、玉壶丸、黄连丸等方沿用至今。孙氏在治疗消渴病方中,选用黄连、生地者颇多,反映了其治疗消渴病已突破了经典中多从肾气虚立论,重视使用肾气丸的思路,创立了清热滋阴治疗消渴病的根本大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刘完素蔡永敏[6]对刘完素治疗消渴用方特点总结为:①其治消渴多以丸散剂为主,在23首用方中,有15首为丸散制剂。②其方药组成常根据季节、病情等的变化而灵活加减(药味和剂量)。如对八味丸中桂附的用量提出要依时而变等。③用药善用清热益气之品,通过清热以养阴,益气以生津,从而使热清津生而渴止。在其治疗消渴23首处方中,用药次数最多的是甘草(11次),其次是石膏(8次)、人参(7次)、知母(6次)等。④刘氏在本病病机上虽力主燥热,但在临证具体治疗上并非一味清热,如人参白术散、葛根丸等方中均有附子之类温热之品,而对肾消日久、阴阳俱虚者,又沿用张仲景治疗消渴之八味丸(即肾气丸)。可见刘氏于消渴之治,非常注重辨证论治。   石鹤峰等[7]提出:刘完素认为消渴病是由于玄府郁结闭塞,水液不能布散,燥热太甚所致,其治疗消渴以辛散结,开通玄府,布达津液,完全有别于常规疗法。分析其所设猪肚丸、葛根丸、人参白术散、蜜煎生姜汤,方中黄连、大黄、栀子为苦寒,石膏、滑石、葛根为辛味兼寒,生姜、官桂、藿香为辛味兼温,以辛味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