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的论文.docVIP

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的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的论文.doc

  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的论文 【关键词】 四逆散加味;肝胃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道门诊患者的30%~50%。现代医学多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类型采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但疗效不尽满意。笔者应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依据国际公认的罗马ⅱ标准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①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②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在2个月以上。③发作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④符合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主症:胃脘胀满,胸闷喜太??,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次症:攻窜作痛,痛连两胁,恶心嗳气,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实验室、超声波、x光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病及精神病;无腹部手术史;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年龄16~65岁,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否认药物过敏史,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一般情况 100例观察病例来源于2005年7月-2007年12月间本院内科门诊,均符合上述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21~65岁,平均(38.40±1.24)岁;病程0.5~3年,平均(1.80±0.56)年。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3~64岁,平均(40.10±2.34)岁;病程0.3~3年,平均(1.90±0.72)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四逆散加味。药物组成:柴胡9 g,白芍9 g,枳实9 g,甘草9 g。气郁偏重,两胁或胃脘胀满明显者加香附9 g、郁金9 g、川楝子10 g行气解郁;火郁偏重,口干口苦,舌质红可加栀子10 g、黄芩6 g以清热泻火;胃气不降,恶心嗳气明显者加旋覆花10 g、半夏10 g降逆止呕。每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批号050528355)10 m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食辛辣厚腻食品。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所有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主症分别计2、4、6分,次症分别计1、2、3分,无症状计0分[3]。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心、肝、肾功能。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2]。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表2)表1 2组fd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表2 2组fd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2.2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均无明显的腹部不适等现象,对照组有2例出现腹部不适、排气过多现象。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尿、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3 讨论 fd属中医“痞证”、“胃脘痛”范畴,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导致中焦气机失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其中肝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正如叶天士所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脘痛与木气偏旺,肝胃失和有关。中医学认为,脾胃相关,肝胆相连,肝失疏泄,则横逆犯及脾胃;胁乃肝之分野,气多走窜游移,故痛连两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则脘胀嗳气;胃气不降则恶心;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不爽。四逆散,出自《伤寒论》,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代表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所组成。其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