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加密第1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安全加密第1章

本章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及作用 计算机网络及发展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问题的由来 本章重点:计算机系统组成及网络发展 本章难点: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安全保密问题; 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出现了三次巨大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此相适应产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 第一次:农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信息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一、来龙去脉话电脑 ;(一)从计算工具到电脑 我国在春秋战国发明算盘; 1600年,苏格兰人约翰.赖比尔发明对数; 1622年,英国人威廉.奥根据对数原理创造了计算尺; 1623年,William Schickar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计算器; 1642年,法国人布莱斯.帕斯卡尔发明了带有齿轮啮合的机械计算器; 1673年,高特弗雷德.莱布尼茨发明了一台乘法运算器; 1820年,托马斯.卡尔玛发明了四则计算机; 1822年,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的查尔斯.巴巴旗设计出类似现代计算机基本部件的“动力装置”; 1854年 乔治.布勒发明了符号和逻辑原理的系统; 1890年,第一张用以读取信息的穿孔卡诞生了。 1896年,制卡公司 成立,1924年改变IBM公司; 1935年,康纳德.宙斯制造的计算机被命名为Z-1; 1936年,约翰.维塞特.阿塔那斯弗和约翰.贝瑞制造出以他们两个人名字命名的计算机。 1937年,阿兰.图瑞制造出他的“大众化的机器”。 1939年,贝尔电话实验室制造出复杂数据计算机。 ;(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该电子计算机被命名为“埃尼阿克”(ENIAC),“埃尼阿克” 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由于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是主要研究者,又称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了1.7万支电子管,7万只电阻,1万只电容,工作时耗电量为150千瓦/每小时,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总重量达30多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 ;(三)电脑的构成;(四)电脑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6-1955,电子管 第二阶段:1956-1963,晶体管 第三阶段:1964-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阶段:1972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五阶段:网络计算机或后PC时代(人工智能); (五)电脑的未来 昨天和今天的计算机仍为冯.诺依曼型。第五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人性化、智能化 2、轻便灵巧、应用方便、功能强大 3、网络化 4、渗透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二、前前后后话网络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某种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多台计算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INTERNET。 (二)因特网(INTERNET)的由来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分组交换网,称为高级研究项目机构网络ARPAN. 1972年,在首届计算机和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公布了ARPANET 。 1983年,TCP/IP正式成为军用标准。 (三)因特网的飞速发展 ;(四)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原因 管理松散,资源庞大,使用便捷,功能齐全。 (五)计算机网络的前景   1、“三网合一”  电话网、电视网和计算机数据网三网合一,即现在所说的IP网(数字化传输),同一个传输平台。电脑、电视、电话将被单独设备代替。 2、商业化 3、多媒体环境 4、智能化 ;三、计算机网络在中国 (一)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从内部专业网、行业网到加入因特网等几个阶段。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我国曾经多次掀起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应用的高潮,但却难以推广到整个社会,深入到家庭。     从1995年开始接受因特网入网申请以来,几年来用户数迅速发展。到1996年底,全国入网用户已突破15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有5万多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称,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在2011年12月达到5.13亿 。;12;(二)中国九大互联网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通过因特网首次实现了与 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94年5月,我国获准正式加入因特网。目前,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建或在建的全国性互联网络有九个,也称九大互联网络。其中,经营性的互联网络有5个,即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