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_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ppt

语文_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_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的来源;【前人故事】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真人真事,只是其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例: 1.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2.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 此外如“威武不屈”“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 ;【寓言传说】 古书中含义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育或讽刺的意味。例: 1.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2.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3.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 “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把“钟”改为“铃”了。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个“掩目捕雀 ”,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语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再进行使用的。截用或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例: 1.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从这两句话里,截取出“舍生取义”这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 2.一曝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几句话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虽然有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但是晒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没有能生长成的。后人从这几句话里摘出“一曝十寒”四个字作为成语,比喻一个人没有恒心,努力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 3.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四个字,作为成语,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 4.近水楼台:宋朝苏麟有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作为成语,比喻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处。 成语里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长”“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人民群众用过的精炼词组】 谈到成语的来源,人们总会先想到上边所说的那些所谓有出处的成语。其实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 “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等。这类成语,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而且不仅使用于书面上,也使用于口语中,甚至很早就使用于口语中。如果有人在古书中看到了这类成语,认为某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