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居与流动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PDF
思想
S IX IA N G
战线 ZHANX IAN
2006年第 5期 第 32卷 5, 2006 V o l 32
定居与流动: 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
秦红增, 唐剑玲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广西布努瑶族农民打破了旧的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生计方
式, 转向新型的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 这一生计方式的转变, 使其文化特质由定居转向
流动。由此证明了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规则。
关键词: 布努瑶; 生计转型; 文化变迁; 定居; 流动
中图分类号: C91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778X( 2006) 05- 0052- 07*
引 言 物在 1920~ 1990期间从小米到水稻到西红柿再
到茶的转 变过程中, 呈 现出不同时代的 社会性
文化变迁具有 连锁反应效应 , 即文化的
质, 并且经 由原 有 han ido 信仰 与 人观 来理 解、
一个部分发生变迁, 必然引起整体中互相关联的
部分的反应, 最先改变的 起着决定性的 制约作 转变、乃至创造有关新作物的活动及其文化意义
用。不过, 人类学家们对于文化的哪一个部分更 等 [ 3]。之所以从生计 模式入手来对文 化变迁
容易引起变迁则有着不同的说法, 如怀特等人认 进行研究, 是因为每个民族在其生存的过程中都
为技术就先于意识形态, 而有的人则认为意识形 有一种主要的用以维持其生活的方式, 以实现其
态更为根本 [ 1] ( P214 - 215)。但实质上, 究竟 最基本的生存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 某个
文化的哪一个部分最先变迁, 与研究对象所处的 民族生计模式的变化是导致该民族文化变迁的基
具体历史时期以及研究者的视角密切相关。近年 本因素。
来 一些学者侧重于探讨某一民 族的 生计模
, 人类学家孔恩用 适应策略 一词 来描述
式 及其文化结构之间的相 关性。如罗 素玫的
一个群体的经济生产体系。他将社会类型划分为
《性别区辨、阶序与社会: 都阑阿美族的小米周
5种适应策略: 搜食、粗耕、农耕、畜牧、工业
期仪式》, 研究了台湾台东县阿美族 1920~ 1930
化 [ 4] ( P171)。由于经济生产体系的不同, 每
还存在的小米种植形成以小米周期仪式为核心的
个社会在其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
阿美族的年度周期仪式, 以及在此过程中特殊的
男女性别区 辨和阶 序制度 对社 会的 构建 [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