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像课论文
医学成像的科学基础
PAGE \* MERGEFORMAT 7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
1.1 核磁共振—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一个科学专题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 HYPERLINK /view/7559.htm \t _blank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为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很快就产生了实际用途,化学家利???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了核磁共振谱,用于解析分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磁共振谱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一维氢谱发展到13C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等高级谱图,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进入1990年代以后,人们甚至发展出了依靠核磁共振信息确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技术,使得溶液相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
2003年 HYPERLINK /view/72390.htm \t _blank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保罗·劳特伯和英国物理学家 HYPERLINK /view/945175.htm \t _blank 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以表彰他们在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内所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从核磁的发现到MRI的临床医学应用,前后竟然获得过六次诺贝尔科学奖,其中包括1943、1944、1952年的物理奖(2003年物理奖还间接与此相关),1991年和2002年化学奖以及2003年的医学奖.科学研究领域及其衍生的技术竟然横跨了70年的三个学科的六次诺贝尔科学奖,真是开创了科学史(特别是诺贝尔科学奖授奖史)的纪录,也说明了此科学研究领域及其衍生技术的重要性 ADDIN NE.Ref.{A5F1967F-4B9E-4F6C-92AB-D4A1C9F4CC2D}[1]。
1.2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进动中,吸收与原子核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即外加交变磁场的频率等于拉莫频率,原子核就发生共振吸收,去掉射频脉冲之后,原子核磁矩又把所吸收的能量中的一部分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来,称为共振发射.共振吸收和共振发射的过程叫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其中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因为人体的约70是由水组成的,MRI即依赖水中氢原子。当把物体放置在磁场中,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使之共振,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精确立体图像 ADDIN NE.Ref.{D4D6FE29-BDDC-43B7-8A37-CFF085F972AB}[2]。
通常CT成像是依靠x线沅照射人体而被人体组织所吸收,人们依靠X线穿过人体不同的断层组织而发生衰减的数值大小将其转化成相应的灰度.从而获取不同断层的灰度像;MRI的成像原理与CT成像原理完全不同.它是依靠人体内部的大量氢质子所形成的杂乱无章的小磁矩.在强大的静磁场Bo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总磁矩M,在射频脉冲用下所形成的射频磁场的激励下而发生进动,出现驰豫现象 ADDIN NE.Ref.{1BDB5206-9E3F-42EB-99214C8}[3]。只有当RF 脉冲与质子频率相同时,质子才能从无线电波中吸收一些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共振。外来射频脉冲的情况下,会对质子产生两种影响,一是将质子激发到较高能级水平,导致Z轴方向磁化减少,另外一点就是能引起质子同步同向的运动,即在X_Y平面产生一个新的磁化,即横向磁化。当射频脉冲撤离之后,氢质子即将射频脉冲所提供的激励能量释放出来,恢复原来静止时的状态。新建立起来的横向磁化开始消失此过程称为横向弛豫, 所用时间即为横向弛豫时间T2,纵向磁化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一过程称为纵向弛豫,纵向弛豫时间T1。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和T2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所以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或T2值,就可获得该层面包括各种组织的信号,在经过处理就得到了磁共振的图像 ADDIN NE.Ref.{15585B32-8B83-4FF4-94E4-992AE03D969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