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防震减灾根本宗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践行防震减灾根本宗旨.doc

PAGE  PAGE 6 践行防震减灾根本宗旨 ——做好面向大震巨灾的科技支撑 当一个人遭受苦难时,或许只需要一双援助的手,便能抚平心中的伤痛。但当一个国家遭受苦难时,却需要每一位国人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坚强与不屈的精神。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每一次地震面前,地震工作者们总会用汗水、泪水,甚至生命,书写下一段段感人的事迹。今天就让我们聚焦地震应急技术推进组,用目光去追寻那一个个闪光的足迹,用心灵去探寻那一件件不凡的事迹…… 这是一支业务精湛、能力杰出的队伍。 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加强科技成果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的转化,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地震应急技术推进组宣告成立了。队伍集中了各研究室和各学科的优秀科技人员,包括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地震学以及地震观测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领域的科技骨干33人,其中共产党员14名,研究员12人,40岁以下青年骨干14人。 推进组通过实施研究所地震应急处置科技支撑预案,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地震应急科技支撑工作机制,并立足于地震应急需要、地震现场工作需要开展技术开发和研究,产出了一系列实用于地震现场的工作系统,它们包括“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系统”、“应对巨大地震的流动地震观测系统”、“地震现场地震实时处理与展示系统”、“地震现场指挥调度系统”等,全部用于地震现场应急工作。 在中强地震发生以后,按照中国地震局规定的时限,开展了震后科技产品快速产出、现场流动观测、指挥通讯保障、灾害和生命线工程调查和震害损失评估等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这些工作在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云南盈江地震、彝良地震等多次重大地震的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此外,在国外7级以上地震发生后,他们在及时产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震破裂过程时空成像结果中,也经受了实战考验。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下一次地震做得更好”的战略部署,陈运泰院士课题组持续推进面向极震区快速判断的地震学方法研究;吴建平研究员课题组改进了快速测定余震序列精定位方法;俞言祥研究员和陈鲲博士不断提高地震动预测图计算系统的可靠性;郑秀芬博士等不断完善准实时波形自动截取技术系统;杨建思研究员课题组研发了应对大震巨灾通讯系统、地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地震现场地震实时处理展示系统,这些成果在“4.20”芦山7.0级地震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推进组还研制了 “GIS版地震烈度快速估计系统”、“手机版应急科技产品发布系统”;构建了“中国大陆深部结构成果库”和“地震应急快速响应通道”等基础支撑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模块。 他们以应急救援领域的科技新需求为导向,做好了面向大震巨灾风险的科技准备。大灾大害面前,“推进组”以己之身,运用己力,积极投入,快速反应,有序、有力、有效地组织全员展开应急救援工作。他们用全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谱写了一曲科学应急之歌。 这是一支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队伍。 面对山崩地裂的大灾,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推进组每一位成员挺身而出,慷慨抒难。每当地震发生后,他们瞬间进入应急状态,争分夺秒地工作,这个时候他们就像临战的军人,毫不迟疑地放下自我、放下家人。 “4.20”芦山地震后,推进组迅速启动相关技术系统,下载地震观测数据、进行运算分析,震后1个时内发布了第一版的地震预测震动图结果;副所长李小军亲自带领由16人组成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于20日当天出发,奔赴震区开展工作。在这16人组成的队伍中,有一名新爸爸,他就是地震数据分析与地球物理计算技术研究室主任、曾在汶川地震抗震一线火线入党的——刘爱文同志,女儿刚过完满月,还沉浸在幸福中的新爸爸收到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的短信。这样的短信就如同军令一样,地震时正值周末,平日工作忙碌没时间照顾妻子和孩子的刘爱文本打算在家陪陪她们。看着女儿熟睡的样子,看着妻子因照顾孩子不得休息而疲惫的面容,刘爱文同志心中充满怜爱与愧疚。虽心有不舍,但震情就是命令、行动不容迟疑,刘爱文同志与其他应急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冒着余震的危险进行震害调查。家中只留下年迈的母亲、刚做完月子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 在荥经、汉源、石棉三县开展灾情快速评估工作时,许多地点地质次生灾害严重,队员们冒着滑坡、滚石、泥石流、房屋倒塌等风险连续奋战,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抗震减灾为使命,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之歌。 这是一支雷厉风行、作风过硬的队伍。 2013年4月22日,中国地震局四川芦山7.0级地震现场指挥部门口,一台60英寸的显示器正在向灾区的百姓们展示着实时地震信息。大家通过大屏幕能够看到实时地震波形,一分钟之内所发生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地震波到达本地时间、震源深度、震中距离本地距离等。这一成果归功于刚刚建成的地震流动观测中心自动处理系统,而该系统建成的背后是地震工作者们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