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 讲 马克思的招萝学变革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 2 讲 ;值得注意的问题!; 海德格尔在《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一文中说:“纵观整个哲学史,柏拉图的思想以有所变化的形态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学标示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随着这一已经由卡尔·马克思完成了的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哲学进入其终结阶段了。”;一、西方传统哲学是实体形而上学;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 “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 ; 在早期自然哲学那里,本原既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又是万物的起源和归宿,还是万物生灭变化的永恒基础。万物皆变,本原不变;万物皆有因,本原是第一因。正是从这一早期自然哲学的本原学说中,古希腊哲学的实体概念逐渐产生了出来,并最终发展成实体形而上学。 ;2.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来自希腊语ta meta ta physika,它是对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中文翻译。然而,亚里士多德生前并没有对“第一哲学”使用“形而上学”的称谓。; 公元前一世纪,他的后继者、吕克昂学校第十一任主持人安德罗尼柯在整理和分类他的著作时,将其讨论“第一哲学”的一组论文放在了《物理学(physic)》著作之后, 叫《物理学之后诸卷》,希腊文也就是ta meta ta physika,去掉冠词就成了metaphysika。;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为明治时期日本人井上哲次郎由metaphysic翻译而来。 ;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是关于“作为存在的存在”(to on hei on)的学问,也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存在论”(Ontology)。
但亚里士多德却认为,“实体”(ousia)问题才是“存在”的中心问题,因此,用“存在论”似乎不如用“实体论”(ousialogy)来指称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更为恰当。 ; 希腊词“ousia”在中文里除了实体还有本体、实在、基质等多种翻译,因而实体论也可以说就是本体论。正由于此,当17世纪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创制出德语新词Ontologia并为西方学者普遍当作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同义词使用时,后来的日本学者将由此而来的英文Ontology翻译成了“本体论” 。 ; 存在论也好,本体论也罢,它们都不过是对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不同称谓,而这些称谓背后的实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实体形而上学。 ;㈡实体形而上学对人的遮蔽;传统形而上学的总体特征 ; 实体形而上学是西方哲人多中求一、变中求稳、虚中求实、果中求因思维定式的结果,在这里,实体作为一种隐藏于现象背后并主宰着现象的终极存在,它既是万物生灭变化的永恒基础,又是引起万物变化发展的第一动因,还是万物运动所趋向的最高目的。 ; 在西方哲人眼里,实体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自然物质性存在,可以是宇宙理性、世界灵魂、善的理念、上帝、自我意识、知觉集合体、绝对精神等主客观精神性存在,甚至可以是与个别的马相类似的个别的人,但就不是在创造着历史也在创造着自我的自主自为自由的人。 ; 在他们看来,人不是永恒在场且自满自足的,人要么囿于自己的自然肉体存在而受自然界的支配,要么囿于自己的精神意识存在而受上帝的统治。当然,人也有高于动物的理性力量,但人的理性不过来源于宇宙理性或分有了上帝的智慧。 ; 人是有限的、渺小的、有瑕疵的、受制约的,我们不可能用人去规定其它存在,相反,只能用其它存在去规定人。就这样,传统形而上学无视人的自由存在和创造本性,用他们心目中永恒不变、造化万物的实体将人排斥在了哲学研究主题之外。 ; 2.从理论特征上看,传统形而上学无视人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以思辨的体系遮蔽了实践的人。 ; 传统形而上学对实体问题的追问不仅仅是要寻求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而且还要寻求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和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实体作为现象背后那个绝对真实的本质存在,对它的寻求意味着求真;实体作为万物运动所趋向的最高目的,对它的寻求意味着求善。 ; 求真是知识论的问题,求善是道德论的问题。但形而上学看似既求真与又求善,实际上却是将善的问题归结为真的问题,将道德问题归结为知识问题。在苏格拉底等人看来,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善的理念是什么的,所谓“美德就是知识”是也。 ; 形而上学真正要建立的是一个适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绝对真理体系,是“努力想获致一种关于普遍的、关于支配宇宙的普遍原则的知识。” ; 但由于实体的超验性,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高考数学冲刺复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侵犯名誉权与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与应对策略.pptx VIP
- 武汉体育学院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办法试行.doc VIP
- 网络侵权培训课件案例.pptx VIP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凤凰中学八年级(上)竞赛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东海中学八年级物理竞赛试卷及答案.doc VIP
- EN 50530-2010+A1-2013 并网光伏逆变器的整体效率.pdf VIP
- 初三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各节习题.doc VIP
- 武汉体育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参考】.doc VIP
- 初中数学专题: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动点问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