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
PAGE
PAGE 27
古西域三十六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地方,按历史资料,大致是:
1、乌孙国: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2、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3、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4、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5、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6、楼兰国: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7、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8、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9、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10、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11、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12、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13、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14、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15、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16、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17、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18、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19、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20、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21、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22、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23、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24、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25、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26、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27、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28、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29、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30、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31、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32、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33、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34、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35、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36、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
说明:????笔者在收集整理汉代史料中发现,网上所发有关西域三十六国的许多文章和回帖谬误繁多,不一而足。故而将旧作翻出来,参照《西汉时期全图》、《东汉时期地图》、《东汉时期西域长史府和乌孙地图》,以及《汉书。西域传》、《西域地名词典》、《新疆历史词典》、《新疆历史百问》、《西域图志校注》等资料核对整理。难免存有谬误,或持异议,愿与同仁切磋。不当之处,殷切期望行家里手不吝指正。 文中对在西域古代史上影响较大,存活较长的大国介绍从祥,对那些弹丸之地、匆匆过客的小国简略带过。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
???? 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乌孙以南、葱岭以东的“城郭诸国”和“行国”的约等数。
??? 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近一两千人。由于当时这些小国有30余个,所以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称其为“三十六国”。又由于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又称“城郭诸国”。“行国”是指那些游牧为生、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没有城郭、居无定所的国家。按照《汉书》的相关记载和有关辞书表述,首先, 西域三十六国并不包括乌孙国和大宛国这两个同样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国家,其次,三十六国也不是一个固定数,只是一个约等数。再次,这些国家都属于汉朝管辖。不属都护管辖的国家列明“不属都护。”
依据: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第二章 汉代西域云:“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汉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甚至西亚部分地区;狭义的西域东则接汉,阨以玉门关、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即主要指新疆广大地区,是汉朝政府设官建制、驻兵屯田、统一管辖的地方。”
2、《汉书。西域传上》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3、《汉书。杨雄传》引杨雄语:“往者图西域,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