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与爆轰波.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击波与爆轰波

《炸药爆炸理论》讲义 - 第四章 冲击波与爆轰波 爆轰(detonation)是炸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是决定炸药应用的重要依据。爆轰反应传播速度非常大,可达每秒数千米,反应区压力高达几十吉帕(几十万个大气压),温度也在几千K以上,爆轰的速度、压力、温度等决定着炸药的做功能力和效率。研究炸药的爆轰现象和行为,认识炸药的爆炸变化规律对合理使用炸药和指导炸药的研制、设计等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爆轰现象发现之前人们就建立了冲击波理论,后来在冲击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爆轰现象的经典爆轰波理论,这个理论至今仍然是十分有用无法被替代。炸药在爆炸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波,如爆炸在炸药中传播时形成爆轰波。爆轰产物向周围空气中膨胀时形成冲击波,爆轰波和冲击波过后,介质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膨胀波等,因而在研究炸药爆轰以及爆轰后对外界的作用时,始终离不开波。爆轰的传播可以看成波动过程,具有波动的性质,简要介绍波的基础知识并回顾爆轰理论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对学习和掌握炸药的爆轰原理是有必要的。 4.1 爆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爆轰现象的发现:1881年、1882年,Berthlot,Vielle,Mallard和Le. Charelier在做火焰传播实验时首先发现的。他们的研究揭示,可燃气火焰在管道中传播时,由于温度、压力、点火条件等不同,火焰可以以两种完全不同的传播速度传播,一种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十—几百米,一种是每秒数千米,习惯上把前者称为爆燃,后者称为爆轰,可见爆轰也是一种燃烧—是一种迅速而激烈燃烧。 (2)1899年,1905~1917年,Chapman和Jouguet分别独自地对爆轰现象作了简单的一维理论描述(即C-J理论),这一理论是借助气体动力学原理而阐释的。他们提出一个简单而又令人信服的假定,认为爆轰过程的化学反应在一个无限薄的间断面上瞬间完成,原始炸药瞬间转化为爆轰反应产物。不考虑化学反应的细节,化学反应的作用如同外加一个能源而反映到流体力学的能量方程中,这样就诞生了以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为基础的、描述爆轰现象的较为严格的理论—爆轰波的C-J理论。 爆轰波的C-J理论并没有考虑到化学反应的细节,认为化学反应速度无限大,反应瞬间完成,这和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但是对化学反应的细节进行研究和描述十分困难,这个问题也是爆轰波的结构问题,一直爆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3)1940年,前苏联的Zeldovich,1942年,美国人Von.Neumann和1943年德国人Doering各自独立对C-J理论的假设和论证作了改进,提出了爆轰波的ZND模型。ZND理模型要比C-J理论更接近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爆轰时未反应的炸药首先经历了一个冲击波预压缩过程,形成高温高密度的压缩态,接着开始化学反应,经历一定时间后化学反应结束,达到反应的终态。ZND模型首次提出了化学反应的引发机制,并考虑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是C-J理论的重要发展。 上述两种理论被称为爆轰波的经典理论。——都是一维理论。 (4)上世纪50年代,通过实验的详细观察,发现爆轰波波阵面包含复杂的三维结构,这种结构被解释为入射波,反射波和马赫波构成的三波结构。 (5)上世纪50~6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反应区末端状态参数落在弱解附近,而不是C-J参数,说明实际爆轰比C-J理论和ZND模型更为复杂,同时开展了计算机数值模拟。 (6)上世纪50年代,Kirwood和Wood,推广了一维定常反应理论,指出定常爆轰具有弱解的可能性将随着流体的复杂性增加而增加。弱解模型为实验数据与一维理论的偏离作出了一种理论解释。 (7)上世纪60年代开始,Erpenbeck提出了爆轰的线性稳定性理论,对一维爆轰定常解的稳定性(受扰动后,解是否稳定)进行了分析。后来又有人提出“方波”稳定性理论。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很有希望的计算多维爆轰波的传播方法,这是爆轰理论的最新发展。 4.2 波的基本概念 4.2.1 波 波可分为有两大类,即机械波与电磁波。水波、声波等是机械波,也称为力学波,冲击波、爆轰波是机械波;光波、无线电波、x射线等是电磁波。 机械波必须在介质中传播,没有介质无法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任何机械波,但对电磁波的传播,介质不是必要的,比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可产生塑性或弹性变形,相应的产生了弹性波和塑性波两类。本课程讨论的是机械波,简称为波。 “波”的概念: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或介质状态变化在介质中的传播。“扰动”就是介质状态的改变,如T,P,ρ,V等改变。 “波阵面”的概念: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原始状态与扰动状态的交界面。波阵面可以是平面,曲面(球,柱等)。波阵面的移动方向即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波线”的概念:表明波动传播方向的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