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城市概述

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 概述 ;为什么要研究生态城市?;本课程考核方式;第1周:《生态城市概述》生态城市的由来,基本原理和一般案例(李京生) 第2周:《城市生态特点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原理、内容和方法(沈清基) 第3周:《城市生态经济》城市生态与经济、原理、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王蕾娜) 第4周:《城市社会发展与生态城市》(童明) 第5周:《城市发展与战略环境评价》城市环境问题、生态市规划案例(包存宽) 第6周:《城市与能源、资源和环境》(谭洪卫) 第7周:《城市水环境》(雷朴实) 第8周:《城市绿化的生态意义》(李文敏) 第9周:《生态城市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吴承照);1、生态是什么? 2、生态城市的由来 3、关于生态城市的议题 4、生态城市规划的案例;1、生态是什么? 生态 ——(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 的环境。指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生态与环境的区别: 生态是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观察的 环境是以人为主体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的。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 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自然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草原、沙漠 等 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农村、产业、社会、文化 等 ;; 生态学第一定律: 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G.Hardin) 多效应原理。 (我们不能只做一件事)    生态学第二定律: 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 相互联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生态学第三定律: 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 勿干扰原理。 (师从自然,顺其自然) ;2、生态城市的由来 ;4月22日世界地球???;;3、关于生态城市的议题 ;;;;我国是资源大国,人均资源小国,各个地区城市发展并不平衡。 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并在此经济转型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到社会和体制转型的发展阶段。由于资源条件和宏观政策的作用,也同时出现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后工业化、快速工业化、工业化初级阶段等各种情况并存的问题,基于单一价值观的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导致能源和资源消耗模式单一,消耗数量巨大,消耗速度激增的情况出现。 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地理分布与人口和城镇密度分布的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和引导,高耗低效和粗放型的生产和资源利用技术得不到及时和科学的更新和转型,有限的生态承载能力却担负着高密度的人口和生产行为,导致生态极度脆弱,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品质下降。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意识形态冲突、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下,城市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的主体,城市规划领域将面临诸多重大问题:;;;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人口的规模增加与资源消耗的关系十分密切。 城市的能源消耗占人类总能源消耗的75% 城市资源的消耗占人类总资源消耗的80% ;全球城市化水平和趋势预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长和城市化水平 经济 1979-2007 9% / year 城市化水平 1979-2007 19% - 45% 1% / year 10,000,000-15,000,000 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人口的规模增加与资源消耗的关系十分密切。 城市的能源消耗占人类总能源消耗的75% 城市资源的消耗占人类总资源消耗的80% ;;;;;;;;3/3需要推进的研究 3/3/1城市生态系统的机理及生态承载力 从系统生态学角度认识不同层次人居环境的生态功能、物质流动和能量转换的方式和特点,研究与其相关的城镇体系、城市功能、规模和形态。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城市和乡村生态系统的特点、相互服务的功能,各自的资源特点和发展目标、混合模式,以及相关的规划理论与方法。 基于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环境保护的城市用地区划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应的控制要素、技术标准、技术规定和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3/3/3基于节能减排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 与区域自然资源相应的城市人口规模 紧凑的城市空间 高效清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