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木工程测量》第10章数字全站仪选编
第十章 地形图测绘;§10-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3.软件绘制方法——如AutoCAD或CASS软件。;三.控制点的展绘例:展绘控制点A(647.43, 634.52,4.50);B(913.46,748.63,6.45)。;§10—2 视距测量 ;1、视线水平时;;2.视线倾斜时 ;§10-3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 ;2.直角坐标法 ;3.角度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10-4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首先在测站A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B(后视点),以AB为起始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 ,并将此记入手薄。为了防止用错后视点,检查测站点到后视点的距离和高差。 ;二、跑尺;三、测站上的观测工作 四、记录和计算五、绘图 ;;§10-5 地形图的测绘 ;要求——碎部点的间距和最大视距;二、测绘地物的要求和方法;2.地物的测绘方法 ;(2)独立地物的测绘
①凡其轮廓按比例在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按比例测绘其轮廓并配置符号。
②依非比例符号测绘,只测定其中心位置,并按图式中规定的符号定位点,在图上画出地物符号。
(3)道路的测绘
道路包其附属建筑桥梁、隧道、路堑、路堤等均需测绘。
选择道路特征点,应选在直线和曲线的连接点及曲线上的变换点。
铁路按非比例符号表示,应立尺于轨道中心,按比例符号表示时,则应在轨顶、路肩、坡脚、路堑边等处分别立尺。
公路一般立尺于路的两侧,按实际路宽描绘,公路上应注明路面材料。
大车路一般路宽不一,可立尺于路中心,按平均路宽绘制。小路则测绘路的中心线。;;地物碎部点测量与描绘;三、测绘地貌的要求和方法;测绘地貌的步骤和方法 ;;(3)求等高线的通过点;②图解法
图解法是用一张透明描图纸,上面绘出若干条等间隔的平行线。把透明纸蒙在图纸上,使a、b两点间能通过四条平行线,并使a、b两点分别位于平行线间0.5和0.9处,则ab直线和四条平行线的交点就是高程为85m、86m、87m和88m的等高线通过点。 ;③目估法
用目估法确定等高线通过点与图解法是根据同一原理。A、B高差为4.4m,则在A端按比例目估出高差为1m的平距,然后再估出0.5m的平距,即可得出高程为85m的C。用同样的方法得出高程为88m的F点,再在这两???间作三等分,即可得出高程为86m、87m的点。
注意:
在进行等高线内插时,只有在同一条地性线的相邻两特征点间(即均匀坡度)才能进行,不允许越线越点内插。;(4)勾绘等高线
计曲线——首曲线,确定其正确位置——对照实际的地貌来描绘——与实地核对,检查有无遗漏和错误。
等高线绘制完成后,要将地性线全部擦去。;2.各种地貌的测绘 ;(2)山脊
山脊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山脊的等高线均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基本对称,山脊的变化反映了山脊纵断面的起伏状况,山脊等高线的尖圆程度反映了山脊横断面的形状。
测绘山脊要真实的表现其坡度和走向,特别是大的分水线、倾斜变换点和山脊、山谷转折点,应形象的表现出来。
尖山脊:山脊线比较明显,山脊线上立尺外,两侧山坡也应有适当的立尺。
圆形山脊:脊部有一定的宽度,测绘时需特别注意正确确定山脊线的实地位置,在山脊两侧山坡也必须注意它的坡度的逐渐变化,恰如其分的选择立尺点。 ;(3)山谷
山谷等高线表示的特点与山脊等高线所表示的相反。山谷的形状也可分为尖底形和圆底形。尖形谷底线较明显,测绘时应立尺于等高线的转变处;圆形谷底的山谷线不十分明显,测绘时,应找出谷底线立尺,并在两侧山坡坡度开始变化处立尺。
(4)鞍部
鞍部属于山脊上的一个特殊部位,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有重要的方位作用。测绘时,在鞍部的最低点、沿山脊线和两侧山谷线上立尺,鞍部的最低点应注记高程。;(5)用符号表示的地貌
在测绘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时,要测绘出这些地貌的轮廓位置,用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陡崖应在它的上边缘及两端立尺,并在下面岩脚处立尺;冲沟应测绘其上边缘及沟底高程;陡坎和梯田可以适当取舍,一般在主要田坎的上边缘转折点立尺,并注记高程或比高。;;实习;210;离散点数据
(共157个点);1:1000 等高距=0.5米;1:1000 等高距=1米;;立尺——地貌特征点选择;四、设置临时测站点;测站点(控制点)的增补;;3.内外分点法 ;五、地形图的拼接、整饰与检查;绘图——地物、地貌描绘;五、地形图的拼接、整饰与检查 ;地形图接边差示例;地形图接边误差允许值 ;地形图的拼接方法;2.地形图的整饰;地形图的整饰;地形图的检查方法;地形图的检查方法(续);3.地形图的检查;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续);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续);全站仪数字测图过程;;航空相片的航向与旁向重叠;;综合法测图过程框图;Leic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工程电磁场导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pdf VIP
- 思政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课件PPT;Unit-1-.pptx VIP
- 核电站海水淡化工程关键技术与经济性评价.docx VIP
- 毕业设计(论文)-Φ1000立轴锤击式破碎机(全套图纸).doc VIP
- 商用车产品适用格离合器.ppt VIP
- 如何运营抖音?抖音运营专业方案.ppt VIP
- 肿瘤专科护士进修学习汇报.pptx VIP
- GA∕T 383-2014- 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pdf.pptx VIP
- 2025新高一英语开学第一课及高中英语学法指导.pptx
- 毕业设计(论文)-Φ1000立轴锤击式破碎机(全套图纸).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