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与八十年代
我与八十年代
2013-09-18 ?作者:朱伟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我的八十年代,是从到《人民文学》杂志当实习生揭开序幕的。那时候,《人民文学》在东四八条52号,借居在戏剧家协会的楼里,斜对面就是叶圣陶先生的大院。编辑部在楼里一共只有两大间、三小间办公室:小说组与行政组占了两大间,诗歌散文与评论组占了两小间……
近日,某周刊创刊400期,做《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的专刊,有记者联系要采访我,我谢绝了。八十年代我的经历,恐怕不是一篇采访可以完成的。而今天拿到赠送的这期刊物,倒是激发了我自己回顾的兴趣——不是因为已经到了可怀旧的年龄,而是因为目前我们对过去,无论五、六十年代、还是七、八十年代的回顾,都浮于浅表。没有一种认真反思的态度,很轻浮就可以把一个年代翻过去了。
因此,作为一个亲历者,就有责任把这种反思表达出来。
七十年代末的《人民文学》
我的八十年代,是从到《人民文学》杂志当实习生揭开序幕的。那时候,《人民文学》在东四八条52号,借居在戏剧家协会的楼里,斜对面就是叶圣陶先生的大院。编辑部在楼里一共只有两大间、三小间办公室:小说组与行政组占了两大间,诗歌散文与评论组占了两小间,另一小间是常务副主编的。《人民文学》是文革后期,1976年初复刊的,四人帮粉碎后,主编从诗人袁水拍换成了诗人李季,但编辑部人员无变化。当时,小说组组长副组长分别是许以与涂光群,诗歌散文组组长是周明,评论组组长是阎纲,吴泰昌、刘锡诚都在评论组。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我是在当作家无望的前提下,到《人民文学》的。1971年,下乡后第三年,我便不知天高地厚,自顾自趴在炕头上,日积月累,写了一部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那时正好赶上培养“知青作家”,我就因它脱离了艰苦的农作,被“请”到了北京。当时的写作,无非胡编乱造,而文革时期,当然政治标准第一,改稿标准是“三突出”、“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于是一遍遍改,只能越改越晕。这期间错过了高考,当时我的责任编辑李景峰对我:“上大学能学到什么呢?作家不是大学能培养出来的。你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自学呀。”因他这个说法,我至今只有初中学历。
现在回想,那五六年持续不断的改稿,好处一是练了字——改了四五遍,培养了书写能力、书写速度;二是读了书,七十年代是苦于找不到书,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料室对我而言犹如宝库,而每认识一个前辈作家,家里都有大批的藏书。我的十九世纪文学的基础阅读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我至今仍然留恋七十年代北京的空与静——知识分子下干校,知识青年下乡,毛泽东当时把几乎所有思想活跃的因素都疏散到了农村,又实行严格的户口制度,到北京买火车票都必须凭介绍信。那时冬夜之北京,满城飘着蔚蓝的煤烟,似乎全城都早早就熟睡了。走进胡同里,寂寞的路灯,风吹灯影,恍惚还有回到三十年代的感觉。有轨电车在窗下驶过的声音,好像就撼动了整个城市的梦。
现在回想,我之所以能走上文学编辑路,首先是因为我那时一天可如饥似渴读完一本书的速度。出版社里挤压了大量编辑来不及阅读的书稿,我的责任编辑就让我帮忙处理——读完写一个稿签,描述其内容及好坏。因我读得快,亦有点判断力,他就认为,“其实你是很好的当编辑的材料”。而我能到《人民文学》,则因为认识了涂光群。他是湖北人,五十年代始就在《人民文学》工作,亲历过无数名家名作的诞生。留在我记忆中的他似乎每天都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一双布鞋,蓬乱着不羁的头发,黑色拎包里每天都是带回家看的稿子与书。那时候老涂住在美术馆后街,美术馆后街当时还叫大佛寺,老涂常推着自行车,带我穿胡同到他家,那是一扇极破旧沉重的大门,里面的大院里,老涂家只蜗居于一间东偏房,正房住的是著名的童话作家张天翼先生。
?张天翼先生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曾是我少年时代的励志读物,于是免不了以敬仰心望那闭门的北屋。冬日一个有阳光的早晨,看到被家人推着轮椅到北屋门口一个清瘦的,经过风霜的老人。张天翼在文革前是当过《人民文学》主编的,要是不当主编,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命运。老涂说,他是在咸宁干校就突然半身不遂的。
?那一段到老涂家,记忆最深是借书还书。文革前,作家出版社曾以内部资料的方式,出版了一批“黄皮书”,其中的大部分,我都是从老涂家藏书中读到的。记得他特别向我推荐的是艾特玛托夫的《我的包红头巾的小白杨》、《查密莉亚》,凯鲁阿克的《在路上》。老涂喜欢那种苏联油画式描述的细腻情感,而我当时对《在路上》删去的部分充满了好奇心。那时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还未扩散,还是苏联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为审美主调。
在小说组,负责带我的是王扶,她爽直、能干,是从少儿出版社调到《人民文学》的。当时的小说组,崔道怡、王朝垠还都是编辑,他们都是文革前的老人。崔、王之后,业务能力强的女编辑就是王扶、向前与杨筠,向前与杨筠其实都是复刊时就到了《人民文学》,但王扶当时管北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实战》全套教学课件.pptx
- 羊的同期发情技术.pptx VIP
- T-CAGHP 035—2018地质灾害排水治理工程设计规范(试行).docx VIP
- 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doc VIP
- 劳技课件教学课件.pptx VIP
- Unit 1 I love sports Part 1 (课件)2025-2026学年度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DBJ43_T393-2022: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pdf VIP
- 2024年-2025年政工师(初级)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综合题型).pdf VIP
- T∕ZZB 0900-2018 液晶调光玻璃团体标准.pdf VIP
- 朗朗阅读周周练四年级上册(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