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问题热点复习知识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洋问题热点复习知识版

PAGE  PAGE - 4 - 热点复习:海洋、海权与国家兴衰 一、海洋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衰(考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例如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要求。明清时期,统治者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来源:Zxxk.Com] 二、海洋、海权与近代中国的沉沦和现代中国的复兴 1.鸦片战争(必1 P50):(考点——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进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为给清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2.晚清海权意识的感性觉醒与理性匮乏:鸦片战争时期,林、魏提出“师夷长技” (必3 P68):(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以战舰为首。林则徐主张建立一支能够纵横海上的“船炮水军” ;魏源的《海国图志》强调“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防思想,冲破了中国士大夫“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和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成为近代中国海权意识开始觉醒的起点。但朝野主张“不可攻其所长…而专于陆守”。 3.19世纪晚期洋务运动创建海军(必2 P40):(考点——洋务运动)。李鸿章等重视海防,但持海岸守口主义:1874年日本侵台,朝野主张海陆之防不可偏废,而尤侧重陆守。李鸿章强调 “以陆军为立国根本,主张设置外海水师铁甲船 “随时游击,可以防敌兵沿??登岸”。李鸿章说,“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 4.晚清海权意识的感性觉醒与理性匮乏:19世纪晚期早期维新派首倡海军须采取攻势战略:郑观应提出无形的海权建立在有形的海军实力之上,必须发挥大队水师在海外的“冲突控驶”作用,以“争雄于域外”。其见解未有响应者。 5.甲午中日战争(必1 P58):(考点——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被平息后,日本蓄意挑起战争。1895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在黄海大战,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随后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晚清海权意识的感性觉醒与理性匮乏: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归国留学生刘步蟾提出:“求最上之策,非用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 李鸿章认识到海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可将海防领域由海口拓展到远岛,但不敢去想制海权的问题。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提督丁汝昌等主张增置战舰,将来海上作战须采取攻势。甲午战争期间一些文武官员“主执攻击论” ,认为:“凡两国战事,隔海者以先得海面为胜。” “在海面与倭决战” 。但李鸿章消极“保船”思想成为北洋海军作战的指导方针。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人教教材) 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冲破“陆军万能”论,制定统筹海防 “作战大方针”。主要内容:第一,如海战大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则长驱直入北京;第二,如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则固守平壤,舰队维护海峡的制海权,从事陆军增遣队的运输工作;第三,如日本舰队大败时,陆军则全部撤离朝鲜,海军守卫沿海。 甲午战争失败后海权顿成梦幻:英租威海卫,俄租旅大,法租广州湾,总理衙门寻宜地建军港无着,“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日維新提出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已是一纸空文。 6.民国时期应对海权危机的思考 (1)孙中山等人的海权忧患与海南建省之议 ①反对列强侵略,收回中国海权;②建设强大海军,巩固海防,保卫中国海权;③积极倡导发展海洋实业,争取中国海洋权益,造福中华民族。 同历史上具有海洋思想的人物相比有质的区别,是以海兴国、以海强国为目的,是把海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中山尖锐地指出:“欧战告终,太平洋远东为世界视线之焦点”,“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移于太平洋矣。……盖太平洋之中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为了保卫和争取中国的制海权,孙中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