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恶性案件看社会新闻的导向.docVIP

从一起恶性案件看社会新闻的导向.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一起恶性案件看社会新闻的导向.doc

PAGE  PAGE 4 从一起恶性案件看社会新闻的导向   当今媒体,社会新闻已经成为各家争夺的一个重点,而突发性事件和灾难性事件是社会新闻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对于这些事件的报道是有闻必录式的纪实还是审慎地进行内容的取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最近在苏州发生的一起案件,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报道的方式引人深思,本文以此为例对社会新闻报道中导向作用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2003年8月18日凌晨4时43分,苏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有4至6名歹徒在一座桥上围殴一男子,随后将其扔进了平门河中。接警后,“110”迅速指令平江分局出警,赶赴现场开展工作,至当天上午8时45分左右,在运河内将被害者尸体及一辆自行车打捞上来。经勘查,被害者彭某是一位30多岁的公交司机。案发后,警方高度重视,协调50余名警力对案发地周围、死者家属、单位、朋友、同事进行调查访问,并成立“8.18”案件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   公交司机被歹徒抛进运河了!这一惊人消息很快传遍了苏州,就在警方加紧侦查时,各新闻媒体也闻讯而动,立即派多路记者四处打探消息,可是尽管对发案过程和现场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警方的侦查才刚刚开始,对读者最关心的“什么人将公交司机扔进运河里?”“为什么这些人要这么做?”这两个“为什么”,各报记者使尽浑身解数也不明所以。而此时,社会上已经有了传闻:司机是被小偷打的,这名司机是反扒队员,因为抓了小偷,这些小偷便打击报复。更有一些人则言之凿凿:这名司机因为得罪盗窃团伙,人家已跟踪多时,详细地了解了其活动规律,所以选择其上早班的路上动手。   面对社会上的这些传闻,应该说媒体也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读者极想知道新闻背景和真相,另一方面由于案件未破无法明了真相,新闻媒体是迎合读者大胆推测,还是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予以客观报道,于是不同的媒体有了不同的做法。苏州本地的媒体都作了客观报道,对事件的原因以“警方正在调查”作了交代(因为据《姑苏晚报》记者调查得出的结论:无论是警方还是彭某的单位和家属,都不知道彭某做过反扒工作。)而几家全国性媒体在苏州发行的报纸则是作了大胆的报道:据闻,彭某生前曾参加过反扒工作,所以此次案件很有可能是扒手报复所为。记者在作这样的报道时,竟然用“据闻”、“据悉”,既没有权威部门的意见也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而由于这些不真实的报道,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紧张感和不安全感,网上舆论认为,苏州的小偷如此猖獗,还说什么“人间天堂”?还有不少市民觉得:如此下去,市民谁还敢去抓小偷,社会治安将会严重恶化。这些情绪的弥漫可以说与报纸对案件原因的推测密切相关,因为对公民来说,媒体的报道毕竟不是社会的谣言,既然报纸已把案件的原因点破了,那么即使案件未破,读者也就信以为真了。这样的一种恐慌情绪引起了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苏州市领导当即批示,要警方尽快破案,新闻媒体要正面真实报道,不要炒作。   几家大胆预测案因的报纸在自知“闯祸”后,在随后的报道中开始自圆其说,声言“反扒之说尚未得到证实”,但这种对报道不负责任的“炒作”明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好在经警方的全力侦破,案件很快真相大白,而案件的起因和动机给了“反扒队员遭报复”论以极大的讽刺,因为事情的经过出乎意料地简单:6名本地无业人员吃完宵夜,酒后驾着助动车、摩托车行经案发处,其中一辆助动车与彭某所骑自行车相擦,双方发生争执,6人借助酒劲一拥而上,将彭某暴打后将其扔入河中,致其溺水身亡。在真相大白以后,对这起案件的种种猜测也就烟消云散了,而当初对苏州治安环境忧心忡忡的市民也就大大地舒了一口气。      对此事件的报道至少有以下几条教训:   1.社会新闻也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进行报道时同样要严格把关,决不是有闻必录,更不是把一堆未经处理的信息垃圾,其中甚至包括着谣言、传说、猜测的不实信息和盘托出,因为不加选择地发布信息,是媒体责任意识的缺失,既影响社会的安定,也影响自身的公信力。   2.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建立在客观、真实的报道基础上,大众媒体披露的信息必须力求真实、完整、及时,尤其是在事关社会安定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上更是非同小可。因为在这类事件中,真实性完整性的缺失,往往对谣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造成人们心理的恐慌,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3.中国的媒体进入了竞争时代,在跨地区的纸质媒体与地方纸质媒体相互交错、互相竞争的态势下,争夺当地的新闻,尤其是对当地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直接影响着各家的发行量和广告量,从而影响着媒体的效益和生存。竞争推动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打破了过去一个地方一家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公民的知情权不断得到满足。然而竞争必须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竞争也决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新闻的原则,不按新闻的规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