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的论文.doc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的论文
摘 要:通过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光照的分析,发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找到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消长规律相协调的预测和防治措施,从而为有效防治小麦病害,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麦; 赤霉病; 气象条件; 关系
作者简介:王艳晓(1985-),助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s 435.121 文献标志码 b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已成为江淮和黄淮冬麦区的常发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小麦,一般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2012年,汝阳县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发生,对该县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根据2012年5月份小麦乳熟期间的赤霉病实地观测资料,结合汝阳县气象局气温、降水、光照观测资料,主要分析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内容 2012年5月汝阳县气象局联合汝阳县农业局在县小店镇、陶营乡2个乡镇,开展定点调查和田间普查工作,分别记载稻茬地、水浇地和旱地等不同类型地块赤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
2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分析
2.1 调查方法和内容 5月23日在小店镇、陶营乡2个乡镇,选取有代表性的稻茬地、水浇地、旱坡麦地3个不同地块类型作为3个代表性的点,每个点选取不同的小麦品种,每个品种选100穗,数出其中的病穗数,求出不同地块类型不同品种的病穗率。.病穗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2.2 症状 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危害性最大。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小麦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病菌最先侵染部位是花药,其次为颖壳内侧壁。通常一个麦穗的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1]。发病初期在小穗基部产生水渍状斑点,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病害可向上、向下蔓延扩展,使小穗甚至整个麦穗变黄枯死。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的小颗粒。
5月23日大田调查时,许多麦田的小穗都已发病,扩展至穗轴向上,穗顶部枯褐,形成枯白穗。有的全穗变枯白,有的上部枯白。通过实地调查,小店镇的发病情况较重,稻茬地发病最重,平均发病率在15%,水浇地在10%~12%,陶营乡的旱坡麦地发病较轻,在3%。
3 主要影响因素
3.1 温度
图1 2012年小麦播种-乳熟期温度
2011年小麦播种后,10-1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一直偏高,最高11月中旬偏高2.8℃;进入12月份后气温下降,一直到3月中旬气温一直偏低,其中1月下旬温度最低,平均气温分别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偏低0.6℃和2.0℃。3月下旬后,气温迅速回升,开始走高,尤以5月上旬最为严重,5月上旬平均气温22.4℃,较常年同期偏高3.1℃。
3.2 降水
图2 2012年小麦播种-乳熟期降水
2011年小麦播种后,10-11月份降水一直偏多,尤其11月份降水量达138.3 mm,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2月份之后降水开始稀少,只有3月下旬16.1 mm和4月下旬29.4 mm比常年偏多,其他时间段一直偏少。4月下旬时,正处于小麦的抽穗-开花期,4月29-5月1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2.6 mm。4月下旬降水偏多,田间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小麦赤霉病病菌发病快,正值扬花期的4月29-5月1日,又有连续的阴雨天气出现,麦穗部感染严重[2]。
3.3 光照
图3 2012年小麦播种-乳熟期日照时数
2012年10月小
麦播种后日照一直偏少,11月份也是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少的1年。自2011年上旬-2012年5月底,只有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下旬、5月上旬和中旬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多,其余时段均偏少。
4 结论
小麦赤霉病是以病菌传播的,病菌依附在田间残留的稻茬、玉米秸秆等植物残体上越冬、越夏。春天,病菌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吸水破裂,壳内孢子喷射到空气中并随风传播到麦穗上引起发病。病菌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都能侵染危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危害最终。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2012年汝阳县冬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温度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大量的病源菌依附在田间的稻茬、玉米杆上越冬。4月29-31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此时正逢小麦抽穗-扬花期,加之4月下旬气温高,降水多,田间湿度大,病菌传播更为严重,以致造成5月中下旬灌浆、成熟期的大面积成灾。
5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应选用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集中、花期短、耐湿性强的品???。2)做好喷药防治:抽穗扬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牛奶过敏的诊断、管理和预防意见书(2024).pdf VIP
- 西安2初一新生分班(摸底)数学模拟考试(含答案).doc VIP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中国碳化钨项目创业投资方案.docx VIP
- 内能的利用的学案.doc VIP
-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试题(含答案).doc
- 《中国儿童生长激素使用情况研究》.pdf VIP
- 万华化学经营分析报告.docx VIP
- 2025年中国PVB中间膜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年第二批项目.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