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啊,台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城啊,台城.doc

PAGE  PAGE 6 台城啊,台城   里,把韦庄的《台城》背一遍。”   “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年……”   “什么‘六年’?哪儿来的‘六年’?是‘六朝’!重背。”   “哦……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我的名字叫柳堤,“无情最是台城柳”的“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堤”。这的确是一个很美的名字。试想一下,一堤的垂柳,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春天,轻软的风一吹,腰肢曼舞,霎时,那条堤就成了一条飘动着的浅绿鹅黄的丝带,不是不醉人的。“十里”是我的小名,比起别的孩子来,实在是与众不同。   妈妈说,南京是我的故乡,我又在台城边上长大,那么这首《台城》就一定要背熟。这不,连大名捎带上小名都深深地留下了这诗的痕迹,台城的痕迹,南京的痕迹。   年不过五,我就在妈妈的要求下一字一句含含混混地背诗词曲赋。当然,背的绝不是“床前明月光”和“春眠不觉晓”这般简单的,妈妈在中学当语文老师,她在课堂里教到哪里,我便要在家里背到哪里。于是在初中的课本里,我见到了许多熟悉的脸孔:《木兰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偷偷一翻高中教材,竟也寻着了老友:《蜀道难》《琵琶行》。   但是十分不幸又十分愚蠢的是,妈妈并没有为我解说诗句的意思,我也没有多问。只是心中存着大串大串的问号:“霏霏”是什么样子的?鸟啼也罢了,为什么是“鸟空啼”?“烟笼十里堤”又是怎样的景象?还有,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呢?韦庄先生真奇怪。   有一次我实在想不明白了,问了妈妈这个关于“无情”的问题。妈妈给的解答我至今记得:“你看,柳树春天抽芽,长成翠绿翠绿的一棵,到秋天枯了,可是第二年它还会抽出新的芽。无论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战争也好,和平也好,老皇帝死新君立也好,改朝换代也好,它只是不停地青,又不停地枯,仿佛置身于世界之外。喏,这就叫‘无情’。”   这也叫“无情”?我还以为电视节目里报道的“狠心妈妈遗弃先天残疾新生儿”才叫“无情”呢。我确定我没有听懂妈妈对“无情”的解释。   那时我全凭听觉记下了妈妈叫我背的诗篇,她念一句,我跟着重复一句,就这样,一首首诗被我如此含糊地背下来了。如今想想真是可悲,这样将诗背下来,实在是全无韵味,若是有些什么,怕是只有诗人那缕精魂所留下的千百年来不曾消减的残韵吧。   为此,长大后我真心实意地忏悔过。《红楼梦》中宝玉生袭人的气时,曾含沙射影地骂了句“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我这般不求甚解、口内含混地背诗,也真是“没的污染了好词好句”了。还曾经稀里糊涂地梦见过,历代文人一一从我面前庄严肃穆地走过,我一边冲他们鞠躬作揖一边大呼“对不起,我错了”。结果,无钱沽酒的陶潜问我“有酒否”,我的祖先七郎柳永冲我凄然一笑,而我最崇拜的苏轼则很大度地拍拍我的脑瓜,还“不计前嫌”地称我为“小友”……当然,此乃后话。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变数。在我被塞进小学校门一两年之后,妈妈竟自动离开了光荣的高中语文老师的岗位,转而去和亲朋合伙做生意去了。我曾仰着脑袋问妈妈为什么,“做教师要清贫一辈子的。”回答我的问题时,她付之淡然一笑,有一些我难以名状的悲壮。   不当语文老师的妈妈自然不再要求我背唐诗宋词元曲,我并没有为此庆幸,也没有遗憾,那时的我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不厌恶,但也说不上喜欢。只是觉得,身边有一个与我熟识却不亲密的同伴突然离开了,随着妈妈离开教师岗位。无关痒痛。   但有一天,这位久违的同伴跑回来了,是自己跑回来的,而且,它成为了与我熟识且最亲密的伙伴。我确定我爱上诗词了。   一向不爱朗诵的我,竟开始立在阳台,冲着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南京夜景高诵着苏轼的“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欧阳修的“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出门旅行坐船,我立在船头,被海风吹了一身咸咸的味道,大声地冲着妈妈笑道:“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呵!”灯下,为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解读而费尽心思,为《红楼梦》中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而不觉像宝玉那样痴倒……甚至,明白了什么叫平仄,明白了什么叫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明白了什么叫起承转合后,再一看《红楼梦》中宝二爷与黛、钗、湘、琴、纨、迎、探、惜、菱、岫、纹、绮甚至是大字不识一斗的凤姐等诸多小姐、少夫人起的“海棠社”与“桃花社”,不觉心痒起来,开始偷写起小令《如梦令》《长相思》来,觉得不过瘾,便开始写《西江月》《江城子》,甚至《水调歌头》《满庭芳》这般长调,又不过瘾,就在班上东拉西扯、东拼西凑地整出一个诗社来,但起了两回社后终究是散了。一方面是老师与家长摆明态度的公开反对或是不动声色的暗中压制,另一方面是内部大部分成员最后也无心继续。那一年我上初二,凭着14岁特有的狂热和偏执,觉得日子过得就像吹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