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在巴比伦河畔”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唱“在巴比伦河畔”解读.doc

PAGE  PAGE 3 合唱“在巴比伦河畔”解读   一群纯粹热爱合唱音乐的人们在一起寻梦,他们通过本场音乐会发出一束纯净而高亢的声音,像是在宣告并召唤我们心中的“Zion”。      可以说,人们对“在巴比伦河”这个主题并不陌生,它曾经出现在《旧约圣经》(诗篇第137首)中,当一群犹太乐师被掠夺到巴比伦,他们受尽凌辱,饱尝远离故土之痛,于是坐在巴比伦河畔彻夜哭泣,寄情于远方。人们时常引发思考,因此,它成为一个著名场景,一个永恒主题,在音乐频频运用中恒久弥新。   这里,还是以“在巴比伦河”的名义,成立不到一年的上海交响乐团附属合唱团首次以专场音乐会形式,5月15日在上海音乐厅闪亮登场,以一曲拉索的“在巴比伦河畔……”揭开该合唱团音乐会演出生涯的序幕。该合唱团以历史悠久的上海交响乐团为依托,由我国权威合唱指挥大家、95岁高龄的马革顺先生担任合唱团艺术指导,马先生的高足年轻新秀王海灵任常任指挥,该合唱团的成员们来源广泛,由一群热血的合唱爱好者们组成。   初看上去,音乐会标题“在巴比伦河畔……”有些信手拈来的随性,在欲言又止的“……”处还给人留下个开放空间,其实正是因为有太多东西需要表达,才通过对特殊“场景”的借用与铺叙,娓娓道出精心深藏于其后的话语,当然可以有多种解读:   解读之一:巡礼。“在巴比伦河畔”最直白的意思是指一群人走在路上,路途漫漫,仍然继续行进。该场音乐会又称“合唱世界600年”,挑选出跨越600多年的18首合唱作品,涉及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从西方到中国近现代的创作、从无伴奏宗教合唱至艺术歌曲合唱至民歌及流行歌曲,包括多种合唱音乐类型,如宗教无伴奏合唱、歌剧合唱、艺术歌曲合唱、民歌合唱、黑人灵歌等,尽可能遵循各个风格及原文咬字特征,难度很高。这里似乎是对中外合唱世界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回溯和巡礼,带着敬仰而憧憬的心绪。合唱团团长段为亮说:“这只是我们团未来一系列音乐会演出的一个开场,一次序奏”。   解读之二:凝重。由于遭流放,“在巴比伦河畔”的人大多处于不安的状态,他们在沉思,在找寻未来。原诗歌抒发悲伤之情,甚至并运用古希伯来民族的独创的“气纳体”(Kinah,接近我国诗经中的骚体)来强化气氛,于是,凝重是另一个基调。这是一个新成立的合唱团,面对国内已有的许多合唱团体,该乐团该如何定位?如何走向与发展?如何肩负确立中国合唱风格的使命?……,一系列严肃的话题摆在他们面前。上海交响乐团附属合唱团有很高的建团目标,他们试图打造出一支“非职业而具有专业水准的音乐团体”。首场音乐会节目厚实,作品量大,对这样一个新生合唱团无疑是一个挑战。可是,他们敢于面对,他们今后的每一步都会很沉重,但是,正是因为有磨砺才有成长。   解读之三:信念。“在巴比伦河畔”传递着坚定的宗教信念,这是原本主题的核心。该合唱团由一群热爱音乐的人们聚合组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生、大学生、工人等,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从为合唱音乐忘情一生的马老先生,到为该合唱团倾注激情与汗水的年轻指挥家王海灵;从日夜操劳的组织者,到每一位敬业努力的合唱队员,在此期间,每一个人都接受高强度工作,相互磨合。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因为,这群人有他们自己的信???,那就是――爱音乐。   解读之四:期待。“在巴比伦河畔”,尽管磨难重重,但是人们充满着无限的希望,正是因为能够承认现状,正视矛盾和困难,“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到一个家乡”(《新约圣经》希伯来书第11章13-14),因此,目标如此明确。这里表达最终回到“Zion”――锡安,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座山名,代指耶路撒冷,象征乌托邦、理想之城、天堂、天国、上帝、家乡――的迫切愿望。远离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