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一去瞥惊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里一去瞥惊鸿.doc

PAGE  PAGE 4 同里一去瞥惊鸿   青青石板路,芊芊垄上行。冬日暖阳里,畅游于“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历史文化名镇――同里,亦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我原以为冬季的水乡仿佛惯常居住的城市一样,尽是些人文景观,毫无色彩晦明变化的,可走过一条马路,穿过古镇的门楼,就会看到石板路两旁蓊郁的行道树相拥怀抱,料想此来同里一定是不虚此行的了。   在与当地居民的攀谈中,了解到这里每年四至七月间是旅游的旺季,冬天虽是淡季但游客稀少,唯独此时可以揽胜无尽。   沿着古人曾经踩踏过无数次被鞋底打磨的几无棱角的石板路继续向前,我的水乡情结逐渐铺陈开来……   同里的首景当推――退思园。园子始建于清光绪11年(1885年),退思二字取“退思补过”之意。   古园在结构上分为东西两部,东为园林西为厅堂住宅。对于这一古典东方“水园”的特色,借引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一段,“任氏退思园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馆、廊、轩、榭等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是恰为妥贴的,且都是园外水乡水镇之水,至于此,退思水园便成为同里水镇的一个园中之“园”。   春池八九曲,画舫两三艘。园内画舫“闹红一舸”与拙政“香洲”遥相呼应,以其所临三面空间和开阔的水面共同营造了一种简单的复杂,一种平直洗练之美。   同时,园内“菰雨生凉”轩也值得一书。小轩内置大镜一面,面阔几近一间,观其镜内,园中栏杆、长窗、半墙皆“入镜”,加之阳光照射池水,镜面反光之下,似真似幻般,水气迷?鳎?亭榭参差,花木清华……难怪计成都说,“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同里的“两堂”也颇为著名。崇本堂和嘉荫堂都可堪称同里雕刻精致的艺术珍品。行走于崇本堂庭院,想象着“崇德思本”的为人之道,眼观红枫天竺艳辉成趣,苍柏翠竹幽香暗度,砖雕门楼面北伫立,飞椽斗拱,细纹夔龙,好不妙哉!嘉荫堂前厅,“福、禄、寿”三星高照,浅笑微颦,吉祥庄重而不失气度。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同里,石桥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中“三桥”蔚为著名。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这三座古桥历经朝代风雨而自岿然不动,见证着古镇的前世今生。听老人说,在古镇,最老的桥乃是建于南宋的思本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思本”是被寄予“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训。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三桥”深入古镇腹地,以三足鼎立的姿态横亘于清波绿浪之上,凭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绵延着吴地悠久的桥文化。   曲水平桥还诞生了同里古老的民间风俗――“走三桥”。旧时吴地的妇女会在元宵佳节或者正月十六夜相偕以行,一路走一路焚香恭敬路神桥神,连过“三桥”而止以祈求祛病健身之祈愿。可以想见,上元之夜,众芳挑灯共喧妍的虔敬快意,末了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的幽怨自怜。“走三桥”的风俗延续至今,已不仅仅只在元宵节的时候才进行。居民婚宴喜事、生日庆贺、婴儿满月……都要“走三桥”,而且也不限于妇女,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其中,自得其乐。   当你静心于“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的退思园;当你逡巡在书生命途舛,终日如以愿,姑侄关爱冰释前嫌的珍珠塔;当你徜徉于“闲居足以养志,至乐莫如读书”的嘉荫堂;当你流连于“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的松石悟园;当你沉醉于吴地人家默守“耕读传家”之古训劳作一天之后秉烛夜读的耕乐堂时……此去同里,收获的就不仅仅只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姹紫嫣红牡丹亭了。   同里的美,美的古朴,美的清丽,美的深刻。一园、两堂、三桥集合了江南私家园林与水乡的淳朴民风于一体,这使得吴江同里跳出了常人对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形象思考,变得卓拔不群起来。的确,“富土”的旧称销蚀了人们对于同里情致的遐想,而侈于直白,同里的先人果断地将“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蕴藉的智慧至此可见一斑。   行走在古镇上,看着妇女在河道里浣洗衣物,老人蹲坐在家门前做针线活,小贩们依旧指望叫卖营生,一切皆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惬意和闲适,仿佛时光倒流,恍惚之感油然而生。窃以为,没有了世事的繁芜,一切都会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吧。   正午时分,临水巷倚坐在耕乐堂前的小道,品咂农家的小菜也是人生一大乐事,看着农人轻摇桨橹,在不宽的水巷中缓慢的前行,顿时我又浮想起《再别康桥》里那句,“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头荡漾”,想象着红菱堆满乌篷,船夫笑逐颜开的喜悦。   温润的气候,密布的河网使得“鱼米之乡”的同里盛产各种河鲜和水生作物。状如鸡头米的“水中人参”――芡实,就是诸多风物中的佼佼者。此外,秘制状元蹄、鲜香糕里虾仁、松脆爽口“袜底酥”等都会让游人在味觉上感受与众不同的同里情致。   仙境别红尘。明代谢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