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哑中,溪水流过硗瘠的原野――谈童话艺术兼评英娃的生态童话系列.docVIP

嘶哑中,溪水流过硗瘠的原野――谈童话艺术兼评英娃的生态童话系列.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嘶哑中,溪水流过硗瘠的原野――谈童话艺术兼评英娃的生态童话系列.doc

PAGE  PAGE 10 嘶哑中,溪水流过硗瘠的原野――谈童话艺术兼评英娃的生态童话系列   童话与生态美学共有的哲学基础   应该承认,童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先天地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童话作为幻想文学的体式之一,是建立在物物平等、万物有灵论的哲学基础之上的。童话有史以来,就以拟人化的动植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尽管已往的童话作家们并没有直接以拯救地球为题旨,他们笔下的动植物形象只不过是人、尤其少儿的替身,但这个比拟本身就包含了和环境和谐共处的主题。无论是世界上各民族先民们的神话传说及往后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代代相传的民间童话中,即使人在寻找幸福的途程中,并不表现为人是大自然的征服者和统治者,在多数情况下,主人公的对立面,集中了邪恶势力为一身的恶魔、毒龙、男女巫师等等,也并非是大自然的化身,恰恰相反,在多数情况下,山川草木、动物植物,它们是世界的创造者,被遴选为图腾的动物、植物,乃至天外的星辰,它们所肩负的使命,是护佑人和民族的繁衍。在童话中,万物皆主,人和万物皆是大地上英雄故事的主角。这个思想,是今天生态伦理学家的核心,是环保主义者们的旗帜。当代环保童话作家们并没有发明这个思想,而是一种发扬光大。   不过,尽管童话本身已经蕴含了物物平等思想,但以环保作为主题却是近些年的事,二战后若干外国童话作家,如英国的洛夫廷(《杜里特的故事》系列童话作者)、美国的阿特沃特夫妇(《波普先生的企鹅》的作者)、德国的普雷斯勒(《小水怪》《小魔女》的作者)、美国的幼儿童话作家洛贝尔(《青蛙和癞蛤蟆是朋友》的作者)等,他们已经有意无意地涉及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所造成的伤害,在他们的作品中,已经相当明显地出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   在我国,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以来,以拯救大地母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已蔚为大观,儿童文学界有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饶远的环保童话《马乔乔和他的小伙伴》、王德富的《生态童话系列》、曾宪富的《虎王阿里》、王一梅的童话《木偶的森林》。而儿童文学界的一位新人英娃干脆以环境主题为自己的童话旗帜,身体力行。今年四川、福建两家少儿出版社联袂推出了她的以环保为题旨的绿色童话系列(共计20册),加上随后推出的中篇童话《动物远征队》,已经颇具规模了。在这些童话中,她涉及到了环保问题和当今时代面临的生态忧患,涉及面极广。   英娃绿色童话中所涉及的生态问题,即有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河流土地污染、地球变暖等等,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这个偷猎给动物们带来的灾难,以及形形色色的污染,包括人类城市的扩建开发,对动物们生存空间的挤压等等。前面说过,在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与童话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原因就在于两者的哲学基础,都是建立在人只是万物中的一个属类之上,人没有也不能比万物尊贵,物物平等。万物有灵的信念正是物物平等关系的反映和精髓。人的幼年、童年往往将动物视为与自己一样具有自主生命意识的活物,为此,孩子们特别能与动物建立起亲善和睦的关系,视动物为朋友,为兄弟姐妹,直至自身的替身,这正是童话的产生和传播的心理学根源。   然而,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和童话的产生之间毕竟是需要某种中介、桥梁或媒触的。如何用童话的形式承载起生态伦理和生态美学的课题,这就取决于童话作家个人的生存体验,尤其是作家本人童年时代的体验及其艺术创造的才能。从安徒生到王尔德到林格伦,一代又一代经典童话作家的经验表明,没有幻想不成其为童话,这个幻想的基础是作家宇宙间最奇妙的创造物质的大自然本体;幻想、奇迹、创造和诗是分不开的。童话艺术是由童心、童趣贯穿始终的,幻想、诗意、幽默为一体的三维结构。在童话艺术的空间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肌理的物件都是活生生的,生与死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有鸿沟乃至裂隙存在,它像开关那样随时可以打开,也可以在瞬间关闭,因此,那遥远的天边变得近在咫尺,距离像皮筋那样伸缩自如。人的个体胚胎发育史浓缩和重演了人类这个物种的生物进化史,而儿童的思维发展成长史也浓缩和重演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至现代社会的思维进程。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和列维―斯特劳斯都认为思维没有对和错、进步或落后,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在他们看来,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表象思维,即表象和本质不分,表象取代了本质。在原始人和儿童的思维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一码事,逻辑思维淹没在表象的联系和推演之中。在成人的逻辑思维看来本是荒诞不经的,在儿童看来却是最真实不过的。所谓童话的想像原则,无非是儿童的神话思维的另一个说法而已。不仅表象和本质一致,部分可以代替整体,人的毛发、器官乃至声音、气味、影子都可以替代整体。局部可以是整体,整体分割后依然在局部中存在,人的影子不仅是人自身,它又可以打开、切割、搓成一轴,它甚至是灵魂、人格,反过来寻找作为主人的躯体。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