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秋千
?
第一节 秋千运动概述
?
秋千在古代本是北方民族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之余的一种嬉戏活动。《古今艺术图》载:“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刃轻轿者”,“……齐桓公伐山戎还,始传中国”。《古今艺术图》春秋时期传入中原,而且延续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2000多年来,秋千不仅盛行于民间,而且在历代封建帝宅和贵族宫廷中,也曾十分流行,历代有不少诗人都曾作诗描述过秋千的盛况。汉武帝时,汉朝人为汉武帝求千秋之寿而兴起,在宫廷得到发展。唐·高天际在《汉武帝后廷秋千赋·序》中说:“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因此秋千又名“千秋”。《湘素杂记》里有“秋千,汉武帝后宫之戏也。”后宫即宫娥嫔妃之代词。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宅宫中至寒食节,竞坚秋千,令宫娥欢笑为乐。”从唐玄帝起以至士民均呼秋千为“半仙之戏”。比谓宫嫔们把秋千荡得很高,飘飘而下,似仙女从天而降。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富裕,深为女子所钟的秋千运动随着其它体育活动也空前活跃起来。词人王健有《秋千词》“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刘禹锡的长诗《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中的第十六首“双鬟梳顶髻,两面绣群花,秋千争次第,牵拽彩绳斜。”宋代虽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极大地影响女子参加体育活动,但女子秋千活动仍很流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僧人惠洪诗《秋千》,“画架双载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乇客上天。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柳烟,下来闻处从容立,疑是蟾宫滴降仙”。明代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著《酌中志》此书写“清明秋千节也,戴柳枝于鬓,坤宁后宫及各宫皆按秋千一架”。当然这秋千是给宫中的后、妃、嫔安排的活动,民间女子荡秋千的活动明代了开先著《闲居集》中曾有诗记载,如《秋千》“索垂画板横,女伴斗轻盈,双双秦异玉,个个舞飞琼”。《观秋千并作序》“东接回军,北邻大河,庄名大沟崖。清明日高竖秋数架,近春妇女聚其中,予以他事偶过之,感而赋诗。采架傍长河,女郎笑且歌,身轻如飞鸟,手捷屡抛索。”此诗说明当时农村妇女荡秋千体育活动之盛况,同时也点明当地女子参加秋千体育活动的群众性。在崇祯元年尚友堂刻本《指案惊奇》中有“宣微院仕女秋千会”木刻插图一帧。综上所述,都反映出秋千这一体育活动自传入中原后,深为女子所喜爱,成为我国古代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延边自治区的朝鲜族和云南省的阿昌族等仍把秋千作为迎春佳节的一项必要的体育游戏。民间秋千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汉代,即已有翻筋斗的动作,唐代荡秋千要高摆触及树枝,宋代出现了“水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采架,筋斗掷身入水”(《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与今天的跳水颇相似。最初是得用高大的树木作秋架,后发展为用两根木柱固定竖立在地上,两柱顶端间牢架一圆木,圆木上系两根绳索,绳端以木板相连。比赛规则简单,方法多样,有的以能用脚触及或用牙咬掉悬于高处的树叶或花者为胜,有的在踏板下系绳尺,量其高度,以高度者为胜,有的触及悬于高处的铃铛次数多者为胜。荡秋千活动有助于调节情感,锻炼身体,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全国的学校、公园及不少娱乐场所都设有各种不同的秋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各项目受到国家重视,传统体育项目得到迅速发展。1982年,在内蒙呼和浩特的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秋千即列入参赛项目,秋千技术和运动成绩也有迅速提高。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设有单人高度、单人触铃、双人高度表演赛。1991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又增设双人触铃项目。1995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出现双人、单人限极高度,双人10.5cm,单人10m。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增加双人触铃金牌,双人触铃高度由6.5m增至7.0m,单人触铃从6.0m增至6.2m。秋千被列为国家正式民运会竞赛项目后,设项和场地器材都在逐年改进。第六届运动会,正式设有:团体和双人高度、双人触铃(第六届全民新增金牌项)、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四个单项。
?
第二节 秋千技术分析
?
秋千技术可分为准备动作和基本动作两部分。
准备动作:
一、保护带合适高度
荡秋千都使用保护带,保护带的安装各有特点,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型,训练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具体条件进行选择,并使之符合下列要求。
1、保护带应套于手腕处。
2、保护带结头应在虎口方向。
3、下蹲时,感到保护带牵拉手腕,较舒适,不太紧,也不松,能充分发挥借力和保护作用。
4、下蹲时,髋关节与踏板基本能在一条直线上,以保证重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