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碑史料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碑史料价值

略论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碑史料价值   关中地区是我国早期道教盛行的地区之一,南北朝时期新天师道与楼观道先后活动于这一地区。这些教众结邑社、造神像,留下了大量的道教文化遗存。目前为止,在关中地区发现的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道混合造像碑石(包括一些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六七十通,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如此大量集中的道教文化遗存是研究我国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但由于材料公布时间相对较晚,一些重要的金石著作和《道家金石略》均未收录,其材料仅陆续发表在一些考古与美术史学者的论文与著作中。①   众所周知,我国早期道教历史的研究资料相当匮乏。关中地区这批北朝道教造像碑的发现对我国早期道教的研究,特别是道教如何在民间生存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本文拟从其对北朝楼观道情况的记述、对道教在民间传播情况的记述、对早期道教与氐羌民族的关系的记述,以及对早期道教艺术史的意义这四方面来揭示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一、对关中地区早期楼观道情况的记述      在北魏寇谦之新天师道之后,关中地区又兴起了以楼观为中心的道教教派――楼观道。楼观道源于以方术相传的神仙道团组织,以老子为崇拜对象,以尹喜为祖师,以《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坚信老子化胡说。在关中这批造像碑中,有很多北朝楼观道信徒建造的碑石。如《姚伯多造像碑》发愿文写道:“茫茫太上,□□幽微,于矣皇老,诞精云湄,纯风渐鼓,品物浴晖,非至非咸,孰启冥机。恍恍尹生,妙契玄理,远其城都,皓变素起,微言既畅,万累都止,陈文五千,功不在己。冲虚缠邈,如昧愈深,不知其谁,像帝先人,化治西域,流波东秦,至感无其,崇之者因。”其中借用了《道德经》“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所讲的内容为老君授尹喜《道德经》并且二人相随去西域化胡的故事。老君、尹喜被认为是楼观教派的始祖,姚氏发愿文对老君授经于尹喜和二人相随化胡故事的叙述充分表明了他们的楼观派信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碑中也提到了老子西行化胡的故事。如《茹氏一百人造像碑》中“老子托生于西境,如应现于室□□□方化六合”;《辛延智造像碑》中“下降托民生李氏,契应合平构车发□乎浩首,日月吐辉,回照八极。南化则滨□启误心,西涉则胡主启颡,北训夷狄体善,东据则现生季俗,重利群生,教与仙药,精成则白日升天”。其在宣讲了老子化胡的同时也强调了修炼丹药和白日飞升,说明楼观道在修炼方法上非常重视服食丹药,这与寇谦之的新天师道是不同的。   同时,这些造像碑资料也佐证了在北魏后期楼观道受到了天师道和上清派的影响。如《吴洪标造像碑》发愿文“故神老因方德设教,留经出法,使令后人,仰寻法习,苦圣至冲,妙以施食为止。张君尹生,因精成(累页),□钱米照像,成道乃止”。其中就将张天师与其祖师并称于老子之后。还有《冯神育造像碑》中题名中的“门师”、“三洞法师”、“录生”、“坛卫”等道教职衔称谓也印证了上清派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二、对关中地区道教在民间传播情况的记述      《姚伯多造像碑》发愿文在开篇时提到“当今世道教纷,群惑兹甚,假道乱真,群聚为媚”,造像人强调自己的“大道”信仰,驳斥当时世上“群惑兹甚,假道乱真”。《冯神育造像碑》也在碑中题名时特意强调自己为“真道民冯神育”。由此可见,当时民间道教教律松弛,假道巫觋盛行,为这些真正信奉道教的人所深恶痛绝。据《北史》卷三中载:“(太和)九年春正月戊寅,诏禁图谶秘讳及名《孔子闭房记》,留着以大辟论,又诸巫觋假称神鬼,妄说吉凶,及委巷诸非坟典所载者,严加禁断。”由皇帝下诏来禁断民间的假道巫觋,也足以证明民间的假道巫觋是何等猖獗。   以造像碑题名来分析,当时道教徒在民间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信仰团体;二是由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一村或几个村的人们以共同信仰而结成的邑社。其中邑社的管理者有邑正、唯那、邑老、典录等,都是村里或家族中有名望的人。每一个邑社一般还会有一些宗教职业人士作指导,称为邑师、三洞法师、道士等,普通信众就称为邑子,还有一些人自称为道民。樊光春先生认为如此众多的道士和邑职人员,却没有出现道观(馆)的名称,说明此时陕西道教仍延续五斗米道的传统,没有建立专门的道教活动场所,“邑”当为五斗米道“治”的变体。(2)另外,在这批造像碑中还有一些是佛教徒和道教徒共同出资来建造的佛道混合造像碑,有的属于合邑造像,也有的是家族中因不同的宗教信仰而造的。如《朱奇兄弟造像碑》中三兄弟为父母造像,三兄弟中只有朱安兴崇奉道教,他就在碑上造了一龛道像,其余两兄弟在碑上造的为佛龛。还有《王守令佛道混合造像碑》在发愿文中也提到“弟归佛宗,托身投道门”句。家族中兄弟间有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在一起合作共同进行宗教活动。      三、对早期道教与氐羌民族的关系的记述      在关中地区出现的这批道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