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备课大师
PAGE
语文备课大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一、导语(课前播放《十面埋伏》琵琶曲)
春秋时期,群雄逐鹿,各国纷争。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结盟,直逼郑国都城。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如果你是当时郑国国君的话,你会派谁去挽救国家狂澜之中?(学生回答:有勇有谋口才好的人)那真正为郑国力挽狂澜的是又是谁?(烛之武)烛之武何许人也?是不是青年才俊之辈,骁勇善战之士?(学生)大家都连连摇摇头。(幻灯片:《东周列国志》中关于烛之武的句子)
“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请一位学生翻译并表演此句内容)
这位同学表演得很传神,大家都笑了,当时秦朝戒备森严,不苟言笑的宫女、侍卫们见了郑国竟然派了这么一个人物也都忍不住笑了。
诺大的一个郑国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人选吗?为什么会派一个须发尽白,伛偻其身的垂垂老者去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呢?这位老者又是凭什么赢得了这场对比悬殊的较量?就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去探究这位传奇人物的其言其人。(预设情境,引出悬疑)
幻灯片:(言为心声,语见其人——探究烛之武其言其人)
二、温故知新,字词检测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字词的疏通,上课前我做了一个小调查,看看大家对哪些字词句还有疑难。(公布统计结果)老师将这些疑难问题整理了一下,由易到难,看看大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否疏通这些字词?
在检测之前,我们先通读一遍课文,在诵读声中温故而知新,回忆一下字词的用法。
(幻灯片:字词检测:字词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其实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文字背后,“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让我们借着刚刚架设的疏通字词之路领略文言作品的无限风光。
三、烛之武其言
(一)既然是“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就在一个“退”字上下文章
(幻灯片:
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退 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1、烛之武为何退秦师?(生:晋侯秦伯围郑)
师明确;两大国夹攻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危急(展示秦晋围郑地图),而且埋下伏笔,引起秦晋围郑的两件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均与晋国利害相关,与秦国利害不大,暗示秦国可以争取。从驻军位置上看,“晋军函陵,秦军范南”,分兵驻扎,让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2.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师问:(1) 烛之武是不是身怀绝技,一个暗器过去,“呼”倒下一大片?(生:不是)
(2) 那他是凭什么不费一兵一卒就说退秦师?(生:口才)
(3) 对,凭他那高超的劝说技巧,看看烛的语言中都包含着什么劝说技巧?请大家大声诵读讨论。(3分钟讨论)
要求:
A以文本为依据
B 自由寻找学习伙伴
C每组指派一位中心发言人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矣”——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利相诱,替秦着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以史为例,巧施离间。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本段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逼进,层层深入,显示了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
(请一生诵读第三段,将其有理有据的语气读出来)
师:你觉得该怎样读?
生:谦卑委婉,娓娓道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以史为鉴,劝秦谨慎
师:请你将其有理有据的语气读出来好吗?(生读)
这段说辞,短短125字,表现出烛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抓住素穆公不愿“亡郑以陪邻”的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对方。整段说辞层层深入,步步紧逼,面面俱到,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3.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看来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两,在烛之武有理有据的层层逼进下,秦师的反映如何呢?(生齐答: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比较阅读
大家在初三时就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这位借自己与妻妾客的问答推己及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的美男子应该记忆犹新吧?烛之武与邹忌国籍不同,时机不同,事件不同,游说的对象不同,然而游说的结果相同。何故?请你将二人的论劝说艺术进行比较,总结一下劝说的规律。
(幻灯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明确:1.为对方打算—— 先对方之忧而忧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善于抓时机——事半功倍易成功
四、烛之武其人
这烛之武、邹忌是“一人之辩胜于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果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邹忌官至成侯,那烛之武当的是什么官呢?
当时他在郑国应该深受国君的赏识吧?(生:没有)从哪可以看出来?(生:“君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文档评论(0)